简析: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非常有价值的史书,除了记录了各国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外,还记录了一些谋臣说客的辞令艺术。这种说服对手的方式不是靠虚张声势或者谎言,而是以事实为基础,以真理为武器。其中,《驹支不屈于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这篇文章中,范宣子责难驹支,指责他是晋国众叛亲离的罪魁祸首。但驹支并没有选择回避或者反击,而是凭借事实一点一点驳倒了范宣子的责难。他首先表示晋国所赏赐的土地比较贫瘠,恩情并不足以让他们感激涕零。其次,他强调羌戎曾经帮助晋国全歼秦军,已经尽了自己的力量,并且在之后也始终忠诚无二。最后,他暗示晋国内部的问题并不是由于羌戎造成的,而是他们自己制造的。所有的辩辞都充满了正义感和道理,使得范宣子不得不服气。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到驹支的智慧和才干,以及他强调真理和事实的态度。这种以事实说话的辞令艺术不仅在古代有用,现代同样值得借鉴。
诗文: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范宣子亲数诸朝。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肴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肴志也,岂敢离逷?令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赋《青蝇》而退。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