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篇鉴赏所谈的是一篇序文。该序文共分为三大段,每一段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功能,共同构成了一个具有高度文学艺术价值的整体。
在第一段中,作者简洁明了地介绍了序者韩子师的基本背景信息,并点明了他被劾而去的“八个字的由头”。尽管这段文字看似刻板,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和修饰,但却为下文强烈的情感表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段则描写了韩子师被劾而离开的情景。作者借用生动的描写手法,将读者带入到场景中,让读者亲身感受到那种悲壮的离别之情。四个自然段的描写足以让人感慨万千,不禁产生对韩子师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第三段中,作者回过头来对韩子师的离去进行反思。他用极简短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内心深深的感受,此时读者也不禁产生与作者一样的感动和共鸣。
总的来说,这篇序文既有严谨的结构和简练的内容表达,又有生动的场景描写和强烈的情感表达,展现出作者的卓越文学才华。通过对封建制度的深刻揭露和对韩子师的英勇形象塑造,作者成功地传递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为读者呈现了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诗文: 秘阁修撰韩公知婺之明年,以“恣行酷政,民冤无告”劾去。
去之日,百姓遮府门愿留者,顷刻合数千人,手持牒以告摄郡事。摄郡事振手止之,辄直前不顾;则受其牒,不敢以闻。
明日出府,相与拥车下,道中至不可顿足。则冒禁行城上,累累不绝。拜且泣下,至有锁其喉自誓于公之前者。里巷小儿数十百辈罗马前,且泣下。君为之抆泪,告以君命决不应留;辄柴其关如不闻。
日且暮,度不可止,则夺剌史车置道旁,以民间小舆舁至梵严精舍,燃火风雪中围守之。其挟舟走行阙告丞相御史者,盖千数百人而未止。
又明日,回泊通波亭,乘间欲以舟去,百姓又相与拥之不置,溪流亦复堰断不可通。乡士大夫惧蚁蝼之微不足以回天听,委曲谕之,且却且行。久乃曰:“愿公徐行,天子且有诏矣。”公首肯之。道稍开,公疾驰径去。后来者咎其徒之不合舍去,责诮怒骂,不啻仇敌。
呜呼!大官,所尊也;民,所信也。所尊之劾如彼,而所信之情如此,吾亦不知公之政何如也,将从智者而问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