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的一张巨制,作者为北宋画家张择端。这幅千古名画以独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宋代汴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的繁华景象和城乡百态。其中,第十二帧“草堂”描绘的便是农村景象,而《草堂》曲则更加细致、生动地表现出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景色和一片和谐的农村生活氛围。
曲中首句“鬓发已白的夫妇,活泼天真的孩子”,通过平淡、流畅的笔触,让读者确切地感受到这一家人从容、安详的氛围。接下来,“似雪的梨花,朦胧的柳树”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受。在这样恬静的氛围下,读者可以听到远处荆门上的犬吠,茅茨上的燕语,如此生动的场景勾勒出了一个天然、没有任何雕饰的美丽画卷。
在这个和谐的农村生活中,孩子们是无忧无虑的,在桑柘树上荡着秋千,梳着发髻,插着花枝,闲适、快乐。这种恬静、欢乐的氛围令路过的行人心旷神怡。作者在这里插入了自己的角色,写出了一幅“我在此时”的画面,从而加深了读者对这幅画的身临其境的感受。
整首词流畅自然,表达出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和崇高敬意。曲中所写景象喜人,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感情和浓烈的平民意识。这种和谐的生活状态,是作者所向往和追求的。通过这首曲子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与热爱,表达出对生命的美好向往。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世外桃源般的理想农村生活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