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咏月·其三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月亮的光华谁也难把她遮掩,她倩影多娟美可质地多清寒。 【汉字译文】月亮的光辉谁都无法遮盖,她的倩影多么柔美,可质地又多么寒冷。 【注释】此句描述了月亮的美丽和高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常被视为雅致高尚的象征,而其清冷的气质也与女子的温柔多情所形成的鲜明对比更显出其别样的美。 广袤的原野一片银色传来捣衣声阵阵,雄鸡报晓夜色将可阑可残月仍挂天边。 【汉字译文】广袤的原野上发出一片捣衣声,银色的月光在这里流转。而在天未亮之时,雄鸡报晓之声便已经响起,可是,夜色还未散去,残月依旧挂在天边。 【注释】此句描绘了一个田园的夜晚,繁忙的人们在灯下忙碌着,而动物们也从沉眠中苏醒。作者以银色的月光衬托出这一场景,使读者感受到其安宁与美好。 秋江里漂泊的旅人闻笛声更添愁绪,楼上伤情的少妇终夜里倦倚栏杆。 【汉字译文】在秋江里漂泊的旅人听到笛声时更加感到忧愁,而楼上那位心事重重的少妇则整夜倚着栏杆。 【注释】此句表现了两个身处不同状况的人物所带来的异样情境,凸显出了浓郁的哀愁气息。旅人的离愁别绪、少妇的孤独无助,将整个场景营造得异常凄美。 惹得月宫里寂寞的嫦娥也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不使人们永远团圆。 【汉字译文】这一切引起了月宫中寂寞的嫦娥的思考,她不禁感叹:为什么人们不能永远团圆呢? 【注释】此句通过嫦娥的话语,将全篇生动整合为一个主题:无论是田园牧歌中的人物,还是月宫中的神仙,都在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命运的不确定性。这种思想的深沉,为作品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触动。


诗文: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相关标签:咏物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