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的背景是1941年期间,中国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蒋介石发动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制造了“皖南事变”惨案,而日寇则在一边威逼利诱蒋介石,迫其投降,在另一边则掉转枪口,指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日寇集中了60%的兵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围剿”行动,企图一举扑灭抗日火焰。而汪蒋暗中勾结,大批国军加入汪精卫的伪军,共同参与扫荡行动。
在这种铁壁合围的严峻形势下,延安和其他根据地都遇到空前危机。面积、人口和军队都大幅度减少,抗战处于低谷期。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们极力克服困难,坚持抗战,顽强顶住内外双重逆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董必武和办事处的其他同志,依然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他们在低谷期间依然庆祝新年,董必武更是即兴赋诗以志庆贺。
这篇诗歌是对柳亚子《寄怀润芝先生,兼呈伯渠、玉章、必武、特立、曙时诸老》一诗的和答,最初发表于重庆《新华日报》。它所表达的是共产党人在抗战低谷期间不屈服、坚持斗争的精神和信念,鼓舞了广大人民坚定不移地抗击日寇和内奸叛徒的信心和决心。
诗文: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