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这篇诗作的作者是公元492年出使北魏途中所写,叙述了渡过黄河的情形以及岸上所见情景。全文意境深刻,充满着对战乱时期社会万象的感慨。
诗歌开篇,“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用“迅且”形容黄河水流急促,用“浊”形容混浑的河水。在表现自然景观的同时,更体现出诗人心中苍凉之感。接下来,“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用“难为”、“勉强胜载”形容乘船渡河的困难,从而营造出一种环境恶劣和惊险遭遇的感觉,突出了渡河的艰辛和危险。再到中间四句,“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描写的是两边岸上的环境状况,空旷的庭院、倒塌的老树和荒芜的田地、孤独的小动物都显露出一种破败、荒凉的景象。这种沉闷、凄凉的气氛,既是对受战乱所余下的废墟的描绘,也承载着作者悲哀的心情。
通过这些描写,不难看出这篇诗歌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在对黄河的形态描绘中,折射出了强悍而混沌的自然力量;在对两岸环境的刻画中,反映出动荡战乱给人们生存带来的巨大痛苦。这篇诗作,极具“以物见人”的特点,也是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之一,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个性和文学才华。
诗文: 河流迅且浊,汤汤不可陵。
桧楫难为榜,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