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卫填海的译文及注释

译文及注释
又北二百里,指的是距离北方还有两百里的地方。曰发鸠之山,是指一个名为发鸠之山的山脉。其上多柘木,山上生长着很多柘树。有鸟焉,山上有一种鸟。其状如乌,外形像乌鸦,文首,头部有白色的羽毛。白喙,嘴巴是白色的。赤足,脚是红色的。名曰:“精卫”,这种鸟叫做“精卫”。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很特别。是炎帝之少女,指的是炎帝的女儿。名曰女娃,她的名字叫做女娃。女娃游于东海,她曾经在东海游泳,溺而不返,最终淹死了。故为精卫,因为她死后化身为了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它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木头和石头,想要填平东海。以堙于东海,但是它的努力总是无法成功,只能把这些东西扔进东海里。漳水出焉,漳水就是从这里流出来的。东流注于河,漳水向东流去,最终汇入黄河。
注释:
又北二百里:再往北走200里。
发鸠之山:山名,位于今河北省赤城县境内。
柘木:一种树木,叶子呈椭圆形,果实为红色或黑色。
精卫:一种鸟,传说是炎帝之女女娃化身,因为溺水而变成的。
文首:头顶。
白喙:嘴巴是白色的。
赤足:脚是红色的。
自詨:自鸣。
炎帝: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
女娃:炎帝之女,传说是精卫的化身。
东海:中国东部的一个海域,包括黄海、东海和南海的一部分。
堙:淹没。
漳水:河北省的一条河流,发源于发鸠之山,最终注入黄河。




诗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