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臣等虽然才能有限,但是一直在勤奋地学习。圣明的天赋让我们的学问日新月异。我们的才华虽然有限,但是我们的道路却是无穷无尽的。我们想要说出心中的话,但是口齿不清,因此自愧不如。我们认为,人臣效忠君主就像医生用药一样,药虽然在医生手中,但是方子却多是传承自古人。如果已经有人证明了有效性,就不必都从自己出发。
唐朝的宰相陆贽,才华本就很高,还曾经担任过皇帝的师傅。他的言论深刻,不离道德。他的智慧像子房一样高,文笔却更胜一筹,辩才如贾谊,但是他的不幸是没有得到时机的重用。德宗以苛刻自居,贽却劝谏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贽却劝谏推诚;德宗好用兵,贽却主张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贽却主张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这些方案不易一一列举。可以说,这是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如果德宗能够听取他的建议,贞观时期就可以得以重现。
我们每次从西阁退下来,都会私下交流,认为陛下一定会喜欢贽的建议。如果圣贤之间能够相互契合,就像我们主仆之间一样。古代的冯唐论颇、牧之贤,汉文都为之太息;魏相条、董之对,孝宣以致中兴。如果陛下能够自己寻找良师,那么没有比近取陆贽更好的选择了。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都是值得研究的,都可以用来治理国家。但是圣言幽远,末学支离,就像山海之深难以一二而推择。而贽的言论却是开卷了然,聚集了古今精英,是治乱之龟鉴。我们想要将他的建议整理好,稍加校正,呈上陛下。希望陛下能够将它放在坐隅,像与贽面对面交流一样,反复熟读。相信这样一定能够发挥圣性之高明,成就治理功业。我们不胜感慨,只能取进止。
注释:
臣等猥以空疏:臣等才能有限,只能说些空洞的话。
备员讲读:备好了讲解的材料。
圣明天纵,学问日新:圣明的天命赐予,学问不断更新。
道无穷:学问无穷尽。
口不逮:说不出来。
纳忠:效忠。
医者之用药:医生用药物治病,类比为臣子效忠于君主。
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药虽然在医生手中,但是药方多是从古人传下来的。
伏见唐宰相陆贽:介绍唐朝宰相陆贽。
才本王佐:才能本来就是王佐(辅佐君主)的材料。
言不离于道德:说话不离道德。
智如子房而文则过:智慧像子房一样高,但是文笔过于华丽。
辩如贾谊而术不疏:辩论能力像贾谊一样强,但是政治手腕不够老练。
格君心之非:指出君主的错误。
通天下之志:了解天下人民的心声。
仕不遇时:没有得到时机。
苛刻为能:认为苛刻是能力。
猜疑为术:认为猜疑是政治手段。
消兵为先:消除战争为先。
散财为急:分散财富为急。
用人听言之法:用人和听取意见的方法。
治边驭将之方:治理边疆和驾驭将领的方法。
罪己以收人心:承认自己的错误以收买人心。
改过以应天道:改正错误以符合天道。
去小人以除民患:除掉小人以消除民间矛盾。
惜名器以待有功:珍惜名器(指官职)以待有功之人。
进苦口之乐石:进口苦的药物可以治疗疾病,类比为进言虽然难听但是可以治理国家。
针害身之膏肓:针灸虽然疼痛但是可以治疗身体疾病,类比为进言虽然刺痛但是可以治理国家。
贞观可得而复:指唐朝贞观年间的治理模式可以复制。
冯唐论颇、牧之贤:指冯唐论述颇、牧的才能。
汉文为之太息:汉文帝为此感叹。
魏相条、董之对:指魏晋时期的相国条、董的对话。
孝宣以致中兴:指东汉孝宣帝以此致使国家兴盛。
近取诸贽:近距离学习陆贽的思想。
六经三史:指儒家经典和历史书籍。
诸子百家:指各种学派和思想。
幽远:深奥难懂。
支离:零散不成体系。
开卷了然:打开书就能明白。
龟鉴:镜子。
奏议:建议。
校正:修改。
缮写:抄写。
置之坐隅:放在角落里。
反覆熟读:反复熟读。
发圣性之高明:发挥圣人的智慧。
成治功于岁月:在时间的积累中取得治理成果。
区区之意:微不足道的意见。
取进止:取长补短。
诗文: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