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太史公说:学者们常常提到五帝,这是好的。但是《尚书》只记载了尧以后的事情,而百家言黄帝,他们的文风不雅,荐绅先生难以言说。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和《帝系姓》,儒家有的不传。我曾经西到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海边,南浮江淮,到了长老们那里,他们都各自称黄帝、尧、舜的地方,教化固然不同。总之,离古文越近越好。我看《春秋》和《国语》,它们都详细阐述了《五帝德》和《帝系姓》的章节,但是顾弟没有深入研究,他所表现的东西都不虚假。书中有些地方确实缺失,但是这些内容时常出现在其他的说法中。如果不是好学深思,心中明白其意,就难以理解浅见寡闻的道理。我按照次序论述,选择言辞尤为雅致的,因此写在本纪书的开头。
注释:
太史公:指司马迁,他是汉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五帝: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位帝王,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和舜。
尚书: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文献,是周朝时期的重要史书之一。
荐绅先生:指荐福,他是汉代著名的学者和文学家。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宰予问五帝德:指《论语·宰我》中的一段话,宰予问孔子五帝的德行。
帝系姓:指《礼记·王制》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家族和姓氏。
儒者:指儒家学派的学者和信徒。
空桐:指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空桐村,传说中是黄帝的故乡。
涿鹿:指今天的河北省涿鹿县,传说中是尧的故乡。
江淮:指中国东部的江苏、安徽两省地区。
春秋:指《春秋经》或《春秋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
国语:指《国语》或《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史书。
本纪:指《史记》中的一种记载方式,按照时间顺序记载历史事件和人物事迹。
诗文: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於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