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元年指的是您的出生年份。春天是一年的开始。王者指的是文王。为什么先提到“王”再提到“正月”?因为那是王者的正月。王者的正月代表着大一统。
为什么您不提及即位呢?因为您想要平定国家,反对桓公。为什么要反对桓公呢?因为桓公年幼却地位高,而您年长却地位低。尊卑之分微妙,国人不明白。您又很有才干,诸大夫支持您。如果您当时就登基,就不知道桓公是否会成为国君,而且如果桓公成为国君,恐怕诸大夫不能服从年幼的君主。所以,您当时登基,就是为了代替桓公。您很有才干,为什么不应该登基呢?因为国君应该以长辈为尊,而不是以才干为尊。国君的儿子应该以地位高为贵,而不是以才干高为贵。桓公之所以地位高,是因为他的母亲地位高。母亲地位高,儿子也会地位高。
注释:
注释:
- 元年:指君主的即位年份。
- 春:指农历正月,也是一年的开始。
- 王:指周朝的君主,这里特指周文王。
- 王正月:指周朝的农历正月,也是一年的开始。
- 大一统:指周文王在位时期,实现了中原地区的统一,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 即位:指君主正式登基,开始执掌政权。
- 成公:指鲁国的一位君主,名为公元。
- 平国:指平定国内的内乱和外敌的侵略,使国家安定。
- 桓:指成公的弟弟,名为桓公。
- 尊卑:指社会地位的高低。
- 扳隐:指推举隐长为君主。
- 辞立:指拒绝担任君主。
- 相幼君:指辅佐年幼的君主。
- 长:指年长。
- 宜立:指应该担任君主。
- 適:指适当。
- 母贵:指桓公的母亲出身高贵。
诗文: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