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因(1249~1293)字梦吉,号静修,出生于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地区。自幼喜好文学,3岁识字,6岁能诗,10岁便能作文,被称为神童。年仅20岁时,才华横溢,不与俗世合流,出于家庭贫困的原因,他开始教授学生,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子。之后,他受到了诸葛亮“静以修身”的影响,题名居所为“静修”。 后来,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召唤他入朝,担任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一职。但不久后,他借口母亲病重,请求辞职回家,照顾母亲。母亲去世后,他一直居丧在家。 在元朝至元二十八年时,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唤刘因回归朝廷,但他因为疾病无法应召。最终,刘因于1293年去世,享年44岁。死后获得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的称号,被追封“容城郡公”,并且获得谥号“文靖”。 明朝时,为纪念刘因的贡献,当地县官乡绅为他修建了祠堂。至于刘因的出生时间,本篇资料没有涉及到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