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欲减罗衣寒未去,不卷珠帘,人在深深处。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尽日沈香烟一缕。宿酒醒迟,恼破春情绪。远信还因归燕误。小屏风上西江路。
赏析:
这篇文章是对一首佚名词作进行赏析。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风格,描绘了闺中思妇在清明季节怀念远方爱人的悲哀心情。整首词寥寥数语,却能将情感细腻入微地表达出来。词开篇即点出了女主人公想要摆脱烦恼却又不得不苟延残喘的心理状态。作者通过描写冬春之交的气候变化,表现出女主人公对于此时气温未升反降的失望与无助,同时晓示了她内心深处的哀愁。接下来,词中以“红杏枝头花几许?”的问句,将女主人公对于庭院花卉的关爱与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运用生动而具象的笔法,将落寞凄美的杏花与哭泣的女主人公相互呼应,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闺中思妇的孤独凄怆。而最后的“啼痕止恨清明雨”,更是直接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于这个世界无情、残酷的深深悲哀。整首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清新自然,让人不禁为女主人公的遭遇而感到唏嘘。作者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出闺中思妇对于爱情与自然的痴迷与怀念,呈现出一幅凄美如画的清明春色。
赏析详情»
简析:
这篇文章是对一首佚名作者的词作进行简析。这首词描绘了闺中思妇惜春怀人、愁情难遣孤独寂寞的心情,其意味深刻感人。这首词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情景相生。通过卷絮、坠粉、蝶去、莺飞、斜阳、黄昏等景语的染上思妇的幽恨之情,这首词成功传达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喜无奈。赵令畴的词作以清丽婉转见长,这首词虽然题材常见,但是依然写得别具一格,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词的上半部分重在描绘伤口的春景,词中运用了风劲、絮卷、香飘、花落等形象语言,点染晚春景象,触发了伤春情怀。而词的下半部分则重在描述怀人之情,通过“蝶去莺飞”、“望断”、“恼乱横波”等手法表现出思念之情与愁绪,情感逐渐升华,令人感受到了愁情伤感之意。整首词作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深切的感慨与情感,催人泪下。
简析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介绍的是一位佚名作者使用以美人自喻的手法,将个人遭际寄托在古典诗词之中。而宋词,则多写闺情、春愁,常常以女子闺怨来抒发自身的感受。赵令畴是一位宋代著名的词人,当时因与苏轼交好,也受到牵连而遭受逐出官场的命运。他的创作风格以婉转曲折著称,最为人熟知的作品之一就是《蝶恋花》。通过这首词,他将自己的闺情之苦转化为寄托之作,表达了自己无尽的思念之情与心中的愁绪。参考资料中提供了《宋词鉴赏大全集 上》这本书,其中第234页对于宋代词人的创作背景和特点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想要减掉罗衣,可是寒气还没有退去。珠帘也无心卷起,一个人在深闺中闲居。红杏枝头的花不知还剩几许,美丽的面庞尚有啼痕,只恨这清明时的细雨。终日无聊闷坐,看着沉香的轻烟一缕。昨夜喝闷酒而大醉,今早醒来得太迟。被惜春的情怀所困,心中充满了愁绪,飞回的燕子又耽误了带来回信,我泪眼凄迷,呆呆地望着小巧的屏风,那上面画的是遥远的西江的水路。
注释:
罗衣:华美的衣服。
寒气:寒冷的气息。
珠帘:用珠子装饰的窗帘。
红杏:指杏树开花时的花朵。
啼痕:流泪后留下的印记。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春季清明时节,意味万物复苏,天空晴明。
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惜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诗名,原意为不舍得春天离去。
燕子:借代远方的亲人或爱人。
屏风:中式家具,用于隔断空间或装饰房间。
西江:广西流经大部分地区,直流入南海,是广西最长的河流之一。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赵令畤简介: 赵令畤(1061~1134),字景贶,后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是太祖次子燕王德昭(赵德昭)的玄孙。元祐中,赵令畤被苏轼荐为颍州公事,后坐元祐党籍,但被废十年。绍兴初,赵令畤袭封安定郡王,迁宁远军承宣使,四年卒,赠开府仪同三司。著有《侯鲭录》八卷,赵万里为其辑《聊复集》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