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译文及注释:
夫人的志向应当追求高远,向往先贤,摒弃情欲,放弃凝滞,让自己的志向有所追求,感受到内心的悸动和感动;忍受屈辱,放弃琐碎,广泛咨询,消除嫌隙和吝啬,即使有所滞留,也不会损害美好的情趣,也不会担心不能成功。如果志向不坚定,意志不慷慨,只会在庸俗中徒劳无功,默默地被情感束缚,永远沉沦于庸俗之中,无法摆脱下流的命运。
注释:
夫:表示引出下文的话题。
志:指人的志向、抱负。
高远:指追求高尚的目标和理想。
慕:向往、敬仰。
先贤:指古代有德行、有才学的人。
绝:断绝、戒除。
情欲:指人的感情和欲望。
弃:放弃、舍弃。
凝滞:指思想、行动停滞不前。
庶几:指普通人。
揭然:明显、显著。
恻然:感到悲痛、同情。
忍屈伸:忍受屈辱、扭曲,努力挣脱。
细碎:琐碎、微小。
广咨问:广泛请教、咨询。
除嫌吝:消除猜疑和吝啬。
淹留:停留、滞留。
何损于美趣:不会损害美好的情趣。
何患于不济:不必担心不能成功。
强毅:坚强有力。
慷慨:豁达、大度。
徒:白白地、空。
碌碌:平庸、无为。
束于情:被情感所束缚。
永窜伏于凡庸:永远沉沦在平庸之中。
不免于下流:难免堕落到下流的境地。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他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深受后世敬仰。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其他文学家也多有赞颂他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