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拼音译文赏析

  • ·
    西
    sài
    shān
    qián
    bái
    feī
  • [
    táng
    ]
    zhāng
    zhì
  • 西
    sài
    shān
    qián
    bái
    feī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feí
  • qīng
    ruò
    绿
    suō
    xié
    fēng
    guī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相关标签:写人写景

译文及注释
西塞山前白鹭飞:在西塞山前,白鹭自由自在地飞翔。
桃花流水鳜鱼肥:桃花盛开,流水潺潺,鳜鱼肥美。
青箬笠,绿蓑衣:戴着青色的箬笠,穿着绿色的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斜风细雨,不必回家。
注释:
西塞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是一座著名的山峰。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常见于江河湖泊中。

桃花:桃树开花的花朵。

流水:水流不断流动的状态。

鳜鱼:一种淡水鱼类,肉质鲜美。

青箬笠:一种用箬叶编制的帽子,通常用于遮阳。

绿蓑衣:一种用蒲草编制的雨衣,通常用于防雨。

斜风细雨:斜向吹来的微风和细小的雨滴。

不须归:不必回家。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鉴赏文章是对张志和《渔歌子》中的第一首词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该词描绘了太湖流域春汛期间的景色,包括西塞山前飞翔的白鹭、桃花水中肥美的鳜鱼和忙碌的渔夫。作者的语言生动、具体,通过形象的描绘勾起了读者的想象力。 文中第一句话提到,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五首,《渔歌子》(原题叫《渔父》)是其中的第一首。接下来介绍了西塞山的背景和位置,以及周边风景的优美。作者用“西塞山前白鹭飞”这句话勾勒出了白鹭在西塞山前翱翔的画面。 下一段是作者对“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句话的解释。春天河水上涨后,鲜美的鳜鱼开始逆水而上寻找食物。当地的渔夫们也在忙碌地捕鱼。作者通过描述他们穿着青箬笠和绿蓑衣来突出他们劳动、朴素的形象,而“青箬笠”和“绿蓑衣”这样的词语也为写景增加了色彩感。 总之,本文通过对张志和《渔歌子》中的第一首词进行描写和解析,使读者进一步了解到太湖流域春汛期间的自然风光和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同时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对这片土地、这些人的真诚关怀。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篇创作背景与唐代名家颜真卿的相关故事有关,他于大历七年(772)九月份被任命为湖州刺史,并于次年到达任职地点。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他邀请了张志和一起驾船往谒,欣赏桃花水的美景,同时品尝当地的鲜美鳜鱼。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们激情四溢地唱起歌来,张志和首先唱起和词,共写了五首词中的其中一首。 这首词在朝廷更替的过程中曾经散失,不过在长庆三年(823),李德裕发现并在其《玄真子渔歌记》中著录,始得以流传至今。可以看出,这首唐词是与诗人们对自然美景情感的结合而形成的,展现了他们对于春日江南自然美景以及鱼虾之美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西塞山前白鹭--指白色的鹭鸟在西塞山前自由翱翔。 自由地--形容白鹭翱翔时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很自在。 翱翔--盘旋飞翔。 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指江水里的鳜鱼身体肥大,游得很欢快。 鳜鱼--一种淡水鱼类,口感鲜美。 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指漂浮在江水中的桃花非常鲜艳美丽,花朵也非常丰满。 江岸一位老翁--指江岸上有一位老年男子。 箬笠--一种用箬竹编织的帽子,用于遮阳或防雨。 蓑衣--一种用草编、竹编或棕叶编织的外套,用于防雨。 冒着斜风细雨--指老翁垂钓时受到了斜风和细雨的影响。 悠然自得地垂钓--指老翁心情舒畅,很享受垂钓的过程。 美丽的春景--指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丽,令人陶醉。 连下了雨都不回家--指老翁被周围的景色和垂钓的乐趣所吸引,即使下雨也不想离开。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志和简介
唐朝 诗人张志和的照片

张志和(732年—774年?),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大易》,《渔歌子》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