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拼音译文赏析

  • [
    táng
    ]
    zhāng
    zhì
  • 西
    sài
    shān
    qián
    bái
    feī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feí
    qīng
    ruò
    绿
    suō
  • xié
    fēng
    guī
  • diào
    tái
    weí
    qiú
    liǎng
    liǎng
    sān
    sān
    měng
    zhōu
    néng
    zòng
    zhào
    guàn
    chéng
    liú
  • cháng
    jiāng
    bái
    làng
    céng
    yōu
  • wān
    diào
    wēng
    měng
    weí
    jiā
    西
    dōng
    jiāng
    shàng
    xuě
    biān
    fēng
  • xiào
    zhù
    tàn
    qióng
  • sōng
    jiāng
    xiè
    shè
    zhǔ
    rén
    huān
    fàn
    chú
    gēng
    gòng
    cān
    fēng
    luò
    huā
    gān
  • zuì
    宿
    zhōu
    jiào
    hán
  • qīng
    cǎo
    zhōng
    yuè
    zhèng
    yuán
    líng
    zhào
    lián
    diào
    chē
    jué
    tóu
    chuán
  • zài
    fēng
    yòng
    xiān

原文: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
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
笑著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
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
乐在风波不用仙。



译文及注释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能纵棹,惯乘流,
长江白浪不曾忧。
霅溪湾里钓鱼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
笑着荷衣不叹穷。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饭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
醉宿渔舟不觉寒。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连。钓车子,橛头船,
乐在风波不用仙。
注释:
西塞山: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是一座著名的山峰。

白鹭:一种白色的鸟类,常见于江河湖泊。

桃花流水:形容春天的景色。

鳜鱼:一种淡水鱼类,肉质鲜美。

青箬笠:一种用箬叶编制的帽子,多用于农民。

绿蓑衣:一种用苇叶编制的雨衣,多用于渔民。

斜风细雨:形容天气阴沉,有微风和小雨。

钓台:用于垂钓的平台。

舴艋舟:一种小型的渔船。

纵棹:掌舵驾船。

长江白浪:指长江上的波浪。

霅溪湾:在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钓鱼翁:指老年男子。

雪:指江上的雪景。

浦边:指江边的河岸。

荷衣:一种用荷叶编制的衣服,多用于夏季。

穷:指贫穷。

松江蟹舍:在上海市松江区,是一种养蟹的场所。

菰饭莼羹:一种江南地区的传统美食。

枫叶落:指秋天的景色。

荻花: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醉宿:指在船上喝醉酒后过夜。

青草湖:在湖南省岳阳市。

巴陵:在湖南省岳阳市。

钓车子:一种用于垂钓的工具。

橛头船:一种小型的渔船。

风波:指江河湖泊上的波浪。

仙:指神仙。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篇诗歌描绘了一个秋日的美丽景象,充满了宁静、优美和自然意味。从开头的芦花飘舞到老渔父归来,全文贯穿着一种轻灵的气息。作者采用由远及近的审美视角,通过描绘秋山、野艇的仰视之间流淌着“脆滴滴”“云依依”的生命色彩,充彻着一种虚静的宇宙意识。这种意识在老渔父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他悠闲自得地拢梳着白发,享受着生命的自在与安宁。整篇诗歌通过自然景象和老渔父的形象,将生命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感受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和谐相处。同时,作者的语言表达清新明快,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是一篇值得欣赏的诗篇。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渔父》是一首反映中唐诗人张志和隐逸生活的代表作。在安史之乱后,张志和选择隐居于山林之中, 不再理会政事,而是频繁泛舟垂钓。 当时的安史之乱持续了长达8年之久,国家局势动荡不安,百姓生命财产都遭受到了巨大损失。张志和在这场战乱之中,深刻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决定离开城市,回归自然,重新寻找内心的宁静。 张志和热爱自然,酷爱垂钓,对水中生物了解颇多。他常常独自一人泛舟湖中,挂上鱼饵,等待着鱼儿上钩。这样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安宁与踏实。《渔父》便是张志和通过自己亲身经历,借用渔父的形象,吟咏了自然、人生和生命等深刻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之,张志和的隐逸生活给他带来了内心的平静和深刻的思考,让他创作出了众多优秀的诗篇。《渔父》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诗人通过隐居山林,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心灵自由的故事。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八九月:指农历八月或九月。 芦花满天飞:形容秋季芦苇开始成熟,风吹时芦花四处飘散的景象。 南溪老人:指一个住在南溪河边的老人。 垂钓回来:垂钓是指钓鱼,老人钓完鱼回到家中。 秋天的山:指秋季时山峰的景色。 隐约映入眼帘:因为距离较远或者光线不足,所以山峰的轮廓不太清晰,呈现出朦胧的状态。 野艇:指小型的船只。 栏杆:船上的栏杆,用来固定船只或者防止乘客倾倒。 靠着栏杆:船只停靠在岸边或者码头时,常常将船身对着栏杆。 拿着鱼竿:手持钓鱼用的工具。 寻找着小路:寻找通往河边的小路。 斜阳梳着白发:夕阳斜照,老人的白发因而更加明显。 商山四皓:指楚国时期的四位贤士,分别是屈原、宋玉、刘肇和景差。 多管闲事:指插手别人的事情,干涉不该干涉的事情。 为皇太子定夺是非正误:商山四皓参与官场政治,助力皇太子执政。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志和简介
唐朝 诗人张志和的照片

张志和(732年—774年?),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著作有《玄真子》,《大易》,《渔歌子》等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