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译文及注释: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在上国随缘地居住,前往的路途如同梦中行走。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漂浮于天空,穿越苍茫的海洋,离开尘世的法船轻盈。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水中的月亮通达禅定的宁静,鱼龙听闻佛教的声音。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只可怜那一盏灯的影子,却能照亮万里之遥的眼中明亮。
注释:
上国: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
随缘住:随遇而安地居住。
来途:指人生的旅途。
若梦行:像是在梦中行走一样。
浮天沧海:形容距离遥远。
去世:指离开人世,去往极乐世界。
法舟:指佛教中的教义,可以带领人们超脱苦海。
水月通禅寂:指水和月亮都是禅修的象征,可以帮助人们达到内心的宁静。
鱼龙听梵声:指所有生灵都可以听到佛教的教义。
惟怜一灯影:只可怜那一盏灯的影子。
万里眼中明:指佛教中的智慧,可以穿透万里,洞察一切。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本文主要讲述了唐代国势强盛时期,日本派遣了许多遣唐使到中国,并且不少僧人也同来学习文化、技艺和寻求佛法,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之间的文化和技艺得到了极大的交流。同时,诗人在长安为即将回国的僧人写下这首诗,表达了对其离别的感慨和祝福之情。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辉煌时期,国家疆域扩张,政治制度逐渐完善,文化技术发达,国力强盛。而当时的日本,虽然也在不断向外扩张,但是由于国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向中国学习文化、技术和佛法等方面。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派遣了大量的遣唐使到中国,他们不仅能够观光、购物,还可以参观寺庙,向中国的佛教大师请教佛法,并且学习汉字、儒家经典和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来到中国,其中不乏像僧人这样的文化使者,他们的到来不仅推动了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而且也为两国的友好关系打下了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诗人于海娣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了对即将回国的僧人的感慨和祝福之情。
此诗以长安为背景,主要讲述了诗人与即将离开的僧人相遇并别离的情景,诗中表现出作者对友谊和远方的向往之情。整首诗旋律悠扬,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离愁之意,传递出浓厚的文化交流的氛围和情感。
总之,唐代是中日两国交流的重要时期,而这首诗则是描述了当时交流的情景和人们内心的感受,同时也反映了中日之间友好交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的佳作,全诗情感细腻,感人至深。诗人以描写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为起点,衬托出归国途中的艰辛。在中间两联中,诗人通过描绘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和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寓含深情厚谊,展现了禅机之美。
在诗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紧密联系了主题,并表达了对所送者的祝福和关爱。同时,在描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的过程中,诗人还喻禅理为水月,切海行为鱼龙听,以其清新自然、充满生机的文学形象,表达出对生命的敬畏、对宇宙的感慨。
此外,诗人在结尾处使用了“一灯”的形象来描写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虚实相映,富有哲理性的表现,让人产生共鸣。全诗意境空灵、意蕴丰富,展现了禅机之美,也传达了深情厚谊,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好诗。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韵译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注释】韵译:指和歌舞等日本源流文化的翻唱;机缘:佛家语,指缘分和机遇。
【汉字译文】如果缘分到了,我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
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
【注释】雾霭茫茫:形容海上迷雾弥漫;梦中航行:比喻旅途艰辛,如同梦境一般不真实。
【汉字译文】一路上浓雾弥漫,船只如同在梦中航行。
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
【注释】天海浮沉:形容海上风浪变幻莫测;超脱世俗:指心灵超越尘世烦恼。
【汉字译文】风浪多变的天海上,小船驶向遥远的边际。超脱尘世后,会感受到法船轻盈的感觉。
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
【注释】心境凝定清寂:指修禅静坐时,心境平静安宁;水月虚幻:佛教用语,比喻一切皆空;鱼龙:传说中的神灵,守护海洋的生物。
【汉字译文】心境平静宁静,一切都如同水中月一样虚幻。就算是海里的神灵,也会听到你的念经声响起。
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佛灯:指照耀心灵的信仰;航行万里:指跨越千山万水的长途旅行。
【汉字译文】最可爱的是,有一盏照亮我的心灵的佛灯。无论航行多远,我的眼中都充满着耀眼的光芒。
译文及注释详情»
钱起简介: 钱起,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生活于唐朝天宝七年(751年前后),早年多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终于考取进士,是唐代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