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拼音译文赏析

  • zhú
  • [
    táng
    ]
    zhèng
  • yān
    yòu
    fēng
    shuǐ
    zàng
    cūn
    jiān
    sōng
    xiāo
    sāo
    cóng
    yuǎn
  • lái
    shū
    jìng
    jiàn
    qián
    fēng
    qīn
    jiē
    xiǎn
    chaī
    chūn
    bèng
    rào
    jìng
    shā
    weī
    xià
    yīn
    nóng
  • lài
    xìng
    huā
    duō
    shǔ
    zhī
    chuān
    穿
    cuì
    hǎo
    xiāng
    róng

原文: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移得萧骚从远寺,
洗来疏净见前峰。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译文及注释
宜烟宜雨又宜风,适宜烟雨和微风,拂水藏村复间松。拂水流淌在村庄和松林之间。移得萧骚从远寺,移得萧骚从远方的寺庙而来,洗来疏净见前峰。洗去尘垢,清晰地看到前面的山峰。侵阶藓拆春芽迸,春天的芽苞从石阶和苔藓中冒出,绕径莎微夏荫浓。夏天的草径上草木葱茏,荫凉浓郁。无赖杏花多意绪,任性的杏花有许多情绪,数枝穿翠好相容。几枝杏花穿过翠绿的枝叶,相得益彰。
注释:
宜:适宜,合适。
烟:指雾气、烟雾。
雨:指雨水。
风:指微风。
拂:轻轻地触摸。
水藏村:指水边的村庄。
复:又,再次。
间:穿过,经过。
移得:带来。
萧骚:指《离骚》一书,作者为屈原。
远寺:指远离城市的寺庙。
洗来:指洗涤、净化。
疏净:清晰明朗。
前峰:指前方的山峰。
侵阶:指攀爬阶梯。
藓:指苔藓。
拆:破开。
春芽:指春天发芽的植物。
迸:冒出。
绕径:指沿着小路走。
莎微:指草丛。
夏荫:指夏天的树荫。
浓:密集。
无赖:指杏花没有规律地开放。
多意绪:指杏花开放时引起的各种情感。
数枝:几根枝条。
穿翠:穿过绿色的树叶。
相容:相互融合。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郑谷的《竹》是一首以竹为主题的小诗,虽然在全诗中没有出现“竹”字,但是每一句都离不开竹的气息。诗中描绘了竹掩映村庄、拂动流水的美景,以及竹与树相伴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竹的倾慕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句句如画,读来让人感受到无穷的美好与享受。通过这首小诗,我们可以深刻体验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简析详情»


郑谷简介: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他的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有《云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