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
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译文及注释:
问秦淮旧日窗户,破纸随风飘动,坏槛被潮水冲击,眼前景象令人心灵悲伤。
当年美女佳人,如今何处吹笙弄箫?端阳节灯船不再热闹,重阳节收起酒旗无所事事。
白鸟飞翔,绿水滔滔不绝,嫩黄花上有几只蝴蝶飞舞,新红叶却无人欣赏。
注释:
秦淮:指南京市秦淮河,古时南京城内的一条河流。
窗寮:窗户。
破纸迎风:指窗户上的纸已经破损,随风飘动。
坏槛当潮:指窗户下的槛已经破损,被潮水冲刷。
目断魂消:形容景象凄凉,令人心灵受到极大的刺激。
粉黛:指美女。
笙箫:古代乐器,多用于宫廷音乐。
灯船端阳:端阳节时,南京市民会在秦淮河上放灯船,形成盛大的灯会。
重九:重阳节,古代有登高、赏菊等习俗。
白鸟飘飘:形容秦淮河上的白鸟飞翔。
绿水滔滔:形容秦淮河水流湍急。
嫩黄花有些蝶飞:形容秦淮河边的花朵盛开,有些蝴蝶在其间飞舞。
新红叶无个人瞧:形容秦淮河边的红叶已经凋谢,没有人欣赏。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文章名为《秦淮河畔重游》。作品以苏昆生重访秦淮为背景,描述了现实秦淮河景象和昔日的繁华状况的对比,表达出人民的亡国哀痛心理。
在文章中,作者通过声音的描写,突出了秦淮河现在的萧条凄清。作者用“粉黛”、“笙箫”、“灯船”、“酒旗”等词语描绘了昔日秦淮河畔的繁华景象,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作者还以“端阳”、“重九”为代表的南方重大节日来突出现实秦淮河的冷落寂寥,营造了一种人心惨痛的氛围。
通过人物和节日情况的对比,加深了读者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感性认识,表现了人民对亡国悲愤和痛苦的直接反映。本文通过写景抒情、对比映衬的手法,达到了批判现实、传达思想的目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简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曾经,秦淮两岸画船的窗户上挂着窗棂,破旧的纸片随风而动,发出沙沙声响,窗外的朽木门被潮水拍打,传来阵阵潮声回荡在空城之中。这些声音衬托出整个地方的寂静与荒凉。然而在往日,这里游客如织,美女如云,舞台与歌台上的音乐和歌唱声笙箫不断,欢声笑语远远传来。河中彩色的画船穿梭其中,岸上酒旗迎风招展,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可是现在,歌女已经散去,没有了琵琶声和歌唱声,秦淮河也失去了当年的盛况。即使是节日,也是“端阳不闹”,“重九无聊”。小鸟在白云之间自由飞翔,秦淮河绿水荡漾,河岸上的红叶像火一样灿烂,黄花刚刚绽放,蝴蝶在上面飞舞。然而,这些美景却没有了人们的欣赏和陶醉。
译文及注释详情»
孔尚任简介: 清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