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及注释:
季氏打算攻打颛臾。冉有和季路见到孔子,说:“季氏打算攻打颛臾。”孔子说:“你们想一想,难道这样做不是过分吗?颛臾曾经是先王东蒙的主要地方,而且它在国内,是社稷的臣子。为什么要攻打它呢?”冉有说:“夫子,如果您想要攻打,我们两个臣子都不想。”孔子说:“你们听过周任的话吗?他说:‘陈列力量,不能的就停止。’如果你们在危难时不支持,倒下时不扶持,那么你们还有什么用处呢?而且你们说的话也过分了。老虎和野兽从笼子里出来,龟和玉器从盒子里摔坏了,这是谁的过错呢?”冉有说:“现在颛臾地方固若金汤,而且离我们很近。如果我们不攻打,后代子孙一定会为此担忧。”孔子说:“你们这些君子,不应该说想要做什么却又找借口不去做。我听说有些国家和家庭,不担心贫穷而担心不公平,不担心贫困而担心不安。因为公平就没有贫穷,和谐就没有孤独,安定就没有倾覆。如果有人不服从,就要通过修身齐家来感化他们。一旦他们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定下来。现在你们和孟子一样,不能感化那些不服从的人,也不能保护国家不分裂,却在国内策划战争。我担心季孙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注释:
季氏: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
颛臾:季氏要攻打的一个国家,位于孔子所在的鲁国东南方向。
冉有、季路:孔子的两位弟子。
求:孔子的回答。
社稷:古代祭祀的神明,代表国家的根本。
周任:《周易》中的一句话,意为“排列有力量的人,不能胜任的人就停止”。
虎兕:古代传说中的凶兽。
龟玉:古代传说中的宝物。
费:颛臾所在的地方。
萧墙:指国内的政治纷争。
邦分崩离析:指国家分裂瓦解。
干戈:指战争。
季孙:指季氏的后代。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孔子及其弟子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重要著作和思想。而季氏伐颛臾一事,则是孔子与季氏之间的一段历史,也是一个反映当时政治及社会背景的重要事件。
季氏伐颛臾是在鲁国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发生的。在那个时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被称为“三桓”,执掌鲁国国政长达一百六十年之久,与鲁君之间的斗争不断。孔子及其弟子在此期间也参与了许多政治事件,如前517年,三桓联合进攻,鲁昭公被迫逃亡。
在这样的背景下,季氏发动了伐颛臾的行动。关于伐颛臾的经过,我们无从得知,只有后世注家推测说,子路、冉有向季氏转达了孔子的意见,季氏因此惧祸而止。这件事情的真实经过可能会有所不同,但是无论如何,这场冲突都反映出了当时政治上的复杂与斗争。
值得一提的是,季氏伐颛臾一事也反映出孔子对于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的看法。孔子认为,君主之所以能够长期稳定地统治,往往是因为有忠诚的臣子支持和辅佐,而季氏此举则可以视为对鲁国君主的不忠和背叛。因此,在这件事情中,孔子起到了谴责季氏行为的积极作用,维护了君臣关系的稳定。
总的来说,季氏伐颛臾一事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事件之一。它反映出了当时政治上的斗争和社会状况,同时也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于君臣关系的看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季:季孙氏,指鲁国的季氏贵族;
颛臾:在今日的山东蓬莱市东南的海滨地区,当时是一些小国的聚居地,后来成为齐国的一部分;
冉有、季路:孔子的弟子;
用兵:发动战争;
责备:批评、指责;
先王:指传说中的古代王朝,如夏、商、周等;
主管:管理、负责;
东蒙山祭祀:指祭祀山东半岛的蒙山,是鲁国的重要宗教活动;
藩属国: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虽有一定独立性,但也受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控制和影响;
臣下: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下级官员或居民;
周任:《周易》的作者周公,是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名人;
施展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
胜任:有能力做好某项工作;
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比喻明知某事不好,却不去阻止或改正;
颤颤巍巍:蹒跚、摇摇晃晃;
搀扶的人:指帮助别人的人;
错:错误;
龟甲:古代占卜用的龟壳,有时也用来记录历史事件;
玉器:古代祭祀用的玉器;
占卜: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设定卜筮结果等方式预知未来;
祭祀:对神灵或祖先进行的仪式;
城墙:城市周边的围墙;
坚固:牢固耐用,不易被攻破;
封地:诸侯分封的土地,通常是给予在国家创立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
子孙:后代;
忧虑:担忧、担心;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厌恶:讨厌、反感;
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指那些明明希望得到某种东西,却不愿意直言表达,反而找各种借口的人;
邦国:一个独立国家或地区;
大夫: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贵族的一种称谓;
财物分配公平合理:指财富平均,不会出现贫富差距过大的情况;
上下和睦:指国家内部的各个阶层、阶级之间的和睦相处;
社会安定:指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都保持稳定的社会状态;
倾覆:崩溃、灭亡;
修治文教德政:通过推广文化、教育和德政来治理国家,并使其更好地发展;
与求:指邀请和请求;
远方:指较远的地方。
译文及注释详情»
孔子及弟子简介: 先秦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