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八首·其一》拼音译文赏析

  • yǒng
    shǐ
    shǒu
    ·
  • [
    weì
    jìn
    ]
    zuǒ
  • ruò
    guàn
    nòng
    róu
    hàn
    zhuō
    luò
    guān
    qún
    shū
  • zhù
    lún
    zhǔn
    guò
    qín
    zuò
  • biān
    chéng
    míng
    feī
    jīng
  • suī
    feī
    jiǎ
    zhòu
    shì
    chóu
    lǎn
    ráng
  • cháng
    xiào
    qīng
    fēng
    zhì
    ruò
    dōng
  • qiān
    dāo
    guì
    mèng
    xiǎng
    chěng
    liáng
  • zuǒ
    miǎn
    chéng
    jiāng
    xiāng
    yòu
    pàn
    dìng
    qiāng
  • gōng
    chéng
    shòu
    jué
    cháng
    guī
    tián

原文: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译文及注释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年轻时喜欢玩弄毛笔,高傲自信地阅读各种书籍。

著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写过《过秦论》,还写过模仿《子虚赋》的作品。

边城苦鸣镝,羽檄飞京都。——在边境城镇中,苦苦呼吁战争的结束,同时派遣信使传递消息到京城。

虽非甲胄士,畴昔览《穰苴》。——虽然不是身穿甲胄的士兵,但曾经读过《穰苴》这本书。

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长啸声激荡清风,志向高远,仿佛已经不在东吴之地。

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即使是一把铅刀,也值得割下来,为了实现美好的梦想。

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左眼注视着澄清的江水和湘水,右眼盼望着定居在羌胡地区。

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即使功业已经完成,也不需要接受封赏,只需恭敬地回到家中。
注释:
弱冠:指年龄为20岁左右。
弄柔翰:指操纵笔墨,写作诗文。
卓荦:指才华出众,有杰出的才能。
观群书:指广泛阅读各种书籍。
论准《过秦》:指写作了一篇名为《过秦论》的文章。
作赋拟《子虚》:指写作了一篇仿《子虚赋》的文章。
边城:指边境的城池。
苦鸣镝:指战争中的箭矢声。
羽檄:指传递军令的快马。
虽非甲胄士:指自己虽然不是身穿甲胄的士兵。
畴昔:指从前,往事。
览《穰苴》:指阅读《穰苴》这本古书。
长啸:指高声呼喊。
激清风:指激起清风,形容自己的壮志豪情。
志若无东吴:指自己的志向和东吴的英雄们一样高远。
铅刀:指写作用的笔。
贵一割:指笔墨的使用要节约,不能浪费。
梦想骋良图:指追求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抱负。
左眄澄江湘:指向左眼注视江、湘两地的美景。
右盼定羌胡:指向右眼注视定西和羌胡地区的景色。
功成不受爵:指自己完成了一番事业,但不求得官爵。
长揖归田庐:指向家乡的田庐行礼,表示回归平凡生活。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大才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的志向和豪情。接下来的五首诗分别以历代名人和事件为素材,通过对历史上不同人物和事迹的咏叹,抒发出诗人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不满和对现实的不解和反思。 其中,第二首诗《汉武帝》写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壮举,展现了诗人对大国崛起和强盛富强的向往,同时也对当时天下大乱、社会秩序混乱的困境进行了反思和抨击,是一首既颂扬又警示的诗篇。 第三首诗《陈涉世家》则咏叹了历史上的一个革命英雄陈胜,并借此表达了诗人对于敢于挑战现实、奋斗改变命运的人物的崇敬和赞美。 第四首诗《魏征》则是向唐代名相魏征致敬,表达了诗人对于具有良好政治品质和高超智慧的政治家的钦佩和赞美。 第五首诗《秦嬴》则是咏叹了秦始皇的伟大成就,然而随之而来的暴政和灾难也让诗人深感思考和反思。 总体而言,左思的《咏史八首》不仅是一组优秀的诗歌作品,更是一篇批判封建社会弊病、表达知识分子不满的文学篇章。其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在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值得广大文艺爱好者深入品味和鉴赏的经典之作。 鉴赏详情»


注释
这段文字出自唐代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以下是内容的注释补充: 1. “弱冠”是指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成人礼,但身体仍未发育成熟,因此称为“弱冠”。而“柔翰”则是指毛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个人在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擅长写文章了。 2. “荦”与“跞”是同义词,指才能卓越。而“卓跞”则是指才能高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有博览群书才能有卓越的才能。 3. “过秦”是指汉朝贾谊所著的《过秦论》,而“子虚”则是指汉朝司马相如所著的《子虚赋》。而“准”和“拟”则是指以为法则。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写文章时以《过秦论》为准则,写赋则以《子虚赋》为典范。 4. “鸣镝”是指匈奴所制造的响箭。古代战争中,它被用作信号来发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边疆地区因敌人的侵犯而受苦。 5. “檄”是指檄文,一种用来征召士兵的文书。它通常写在一尺二寸长的木简上,上面插着羽毛,以示紧急情况。因此叫做“羽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告急的文书驰传到京城。 6. “胄”是指头盔,“甲胄士”则是指士兵。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自己不是一名士兵,但他也曾经读过兵书。 7. “畴昔”是指从前。而“穰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个人物,他善于治军。因为他在抵抗燕、晋的入侵中立下了功勋,所以被封为大司马。他还著有《兵法》等书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作者在过去也曾读过司马穰苴的兵书。 8.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他放声长啸,声音随着清风飘扬,内心却没有把东吴放在眼里。 9. “铅刀贵一割”是出自汉代班超的上疏。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铅质的刀子很迟钝,即使再磨利也难以使用。用来比喻自己的才能很低劣。 注释详情»


左思简介: 左思(约250~305),齐国临淄(今山东淄博)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其《三都赋》颇被当时称颂,造成“洛阳纸贵”。左思自幼其貌不扬,但才华出众。晋武帝时,因妹左棻被选入宫,举家迁居洛阳,任秘书郎。晋惠帝时,左思依附权贵贾谧,成为文人集团“二十四友”的重要成员。永康元年(300年),因贾谧被诛,左思遂退居宜春里,专心著述。后齐王司马冏召左思为记室督,但他不就。太安二年(303年),因张方进攻洛阳,左思移居冀州,不久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