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二首·其二》拼音译文赏析

  • sài
    xià
    èr
    shǒu
    ·
    èr
  • [
    táng
    ]
    wáng
  • nián
    shào
    jiā
    cóng
    guàn
    jūn
    jīn
    ān
    bǎo
    jiàn
    yāo
    xūn
  • zhī
    shāng
    hán
    shuǐ
    weí
    jiàn
    lóng
    chéng
    yún

原文: 年少辞家从冠军,金鞍宝剑去邀勋。
不知马骨伤寒水,惟见龙城起暮云。


相关标签:爱国写人

译文及注释
年少离家跟随冠军,骑着金鞍,手持宝剑去追求功勋。不知道马儿是否受了寒水的伤,只看到龙城在夕阳下升起了乌云。
注释:
年少:指年轻的时候。
辞家:离开家乡。
冠军:指当时的官职,也指当时的名将。
金鞍宝剑:指骑着装备精良的马匹,手持宝剑出征。
邀勋:指为了争取功勋而出征。
马骨伤寒水:指马匹在行军途中受到寒冷天气和水土不服的影响而受伤。
龙城:指当时的都城,也指战场。
起暮云:指战争的烽火和烟尘。


译文及注释详情»


解说
王涯所写的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一个年轻人为国家建功立业的精神。在年轻的时候,他离开家乡,跟随大将军出征,身佩着金饰的宝剑,冒着天寒地冻,冲入战场,不畏艰险,杀敌立功。这张壮烈的画卷,表达了少年们在边境上保卫家园的坚定信念与责任担当。 通过王涯的诗歌,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战乱不断,边境频繁发生战争,这使得年轻人们不得不拿起武器去保卫国家。他们相信只有自己亲身参与到战场上,才能真正感受到保家卫国的重要性,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自己是真正的爱国者。 同时,王涯的诗歌也赞扬了那些勇敢而无畏的战士们,他们不怕牺牲,甘愿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为国家流血牺牲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在今天也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时刻提醒着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国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总之,王涯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当时年轻人追求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展现了他们为国家、为人民献身的坚定信念,同时也告诉我们,只有热爱祖国,才能更爱自己。 解说详情»


注释
王涯、冠军、古代将军、金妆宝剑 以下是对内容的 注释详情»


王涯简介: 王涯(唐代,764~835),字广津,太原人。唐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出生,文宗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去世,享年七十余岁。博学多闻,文采精湛,梁肃异其才,荐于陆贽。贞元八年(公元792年)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时,累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文宗时,以吏部尚书代王播总盐铁,为政刻急,始变法,益其税以济用度,民生益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