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长·平江波暖鸳鸯语》拼音译文赏析

  • yìng
    tiān
    cháng
    ·
    píng
    jiāng
    nuǎn
    yuān
    yāng
  • [
    dài
    ]
    máo
    wén
  • píng
    jiāng
    nuǎn
    yuān
    yāng
    liǎng
    liǎng
    diào
    chuán
    guī
    zhōu
    fēng
    feī
    qiǎn
    shā
    qiào
    xuě
  • dēng
    míng
    yuǎn
    zhǔ
    lán
    zhào
    jīn
    xiāo
    chù
    luó
    meì
    cóng
    fēng
    qīng
    chóu
    shā
    cǎi
    lián

原文: 平江波暖鸳鸯语,两两钓船归极浦。芦洲一夜风和雨,飞起浅沙翘雪鹭。
渔灯明远渚,兰棹今宵何处?罗袂从风轻举,愁杀采莲女!



译文及注释
平江波暖,鸳鸯相互啭鸣。两只钓船成双归向极浦。芦洲一夜风雨交加,浅沙上的雪鹭翘起翅膀。渔灯在远处的渚上闪烁,兰舟今夜停泊何处?罗袖随风轻轻飘动,愁苦的采莲女子被折磨。
注释:
平江:指江苏省苏州市的平江区,古时是苏州城的主要区域之一。

波暖:指江水温度逐渐升高,春天来临的迹象。

鸳鸯:一种水鸟,雄鸟和雌鸟羽毛颜色不同,象征着夫妻恩爱。

钓船:用于垂钓的小船。

极浦:指江水的尽头。

芦洲:苏州市西南部的一个地区,有许多芦苇。

风和雨:指风雨交加的天气。

浅沙:指江边的浅滩。

翘雪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因为它的嘴和脚都是黑色的,所以显得特别美丽。

渔灯:用于夜间垂钓的灯。

远渚:远处的江边。

兰棹:船桨上装饰有兰花的船。

罗袂:指女子的衣袖,罗是一种轻薄的丝绸。

愁杀:形容女子的忧愁之情非常深刻,令人感到心痛。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这首词作品的作者是佚名,描写了采莲女和情人的欢会以及别后愁思。 在上片中,作者通过描绘采莲女所在地“枫桥”的景色,切合了采莲女的身份,并起到起兴的作用。紧接着,作者使用“两两”这样的词语,喻意深长地揭示了采莲女和渔郎之间的欢爱,以及他们相互依偎、相互陪伴的情感。 下片则通过描述分别的场景,表达了采莲女和渔郎的遗憾和忧伤。其中,“渔灯”二句,则引用了柳永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展示了作者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文学造诣。 最后,在末二句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采莲女挥袂相送、依依遥望的情态,形象地表现了她对渔郎的无限思念。整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巧妙的雕琢和细腻的描摹,将小情小调的生活细节展现得入木三分,是一件珍贵的文化遗产。 鉴赏详情»


注释
毛文锡、注释、佚名、极浦 以下是整理补充注释: [[2](https://baike.baidu.hk/item/%E4%BD%9A%E5%90%8D/37139)],指这篇词的创作者未知。 ①极浦:目光望不到的水边。极,极限,最远之处。浦,波涛汹涌的江湖。此处指眼界所及之外的深远处。 ②翘雪鹭:白鹭长颈高翘。翘,指鸟类长颈昂起的样子。雪鹭,白色的鹭鸟,因其非常白净,有如雪一般,故称为雪鹭。 ③兰棹:借代所思念者的船。兰,花卉,常被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棹,推移船行的工具。此处指所思念者的船,暗示作者思念某人。 ④罗袂:罗袖。罗,轻薄的丝绸织物,用来制作妇女的衣服。袂,袖子,此处特指飘逸的长袖。意为细腻柔嫩的衣袖,寓意作品中女子温文尔雅、柔情似水。 注释详情»


毛文锡简介: 毛司徒,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或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随王衍降唐。曾入蜀,任司徒,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后又任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