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拼音译文赏析

  • [
    táng
    ]
    zhèng
  • wáng
    sūn
    péng
    hāo
    jiǔ
    zhī
    zhī
    jìn
    bìn
    máo
  • lòu
    shī
    湿
    qiū
    xiāng
    mǎn
    chí
    àn
    yóu
    lái
    xiàn
    sōng
    gāo

原文: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相关标签:咏物

译文及注释
王孙啊,不要把比起蓬草,九天的枝条已经接近我的鬓发了。
露水湿润了秋香,满满地覆盖在池塘的岸边,我从来不羡慕瓦松的高大。
注释:
王孙:指贵族子弟。
比蓬蒿:指普通的野草。
九日:指秋季的第九个节气——寒露。
枝枝:指头发。
近鬓毛:指发际处的细毛。
露湿秋香:指秋天的晨露,带有清新的香气。
满池岸:指池塘边上。
由来不羡瓦松高:指自己有自己的优点,不会嫉妒别人的高大。瓦松是一种高大的树木。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别的美丽与高尚,也看到了作者对菊花的热爱和崇敬。 这首无题诗的作者不知是谁,但他笔下的菊花却是那么地真实、那么地动人。整首诗用一个重要的节日——重阳节作为背景,在句句写菊的基础上融入了节日与人文情感,加深了菊花的内涵意义。一开始,作者就点出了王孙们容易把菊苗当成蓬蒿,暗示这些养尊处优的人不懂得欣赏菊花的价值,甚至有些轻视它。但是,重阳节的到来使人们发现,原本看似不起眼的菊苗,竟能开出如此美丽的花朵。于是,在作者笔下,菊花因此在人们心目中得到了提升,成为一种高洁的象征。“露湿秋香满池岸”这一句,用简短精悍的语言描绘出秋天早晨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菊花的优美形态和独特魅力。同时,通过“露”和“满”两个字的运用,更是将菊花所具有的清新香气和美好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体来说,这首诗虽然只是短短的七句话,却将菊花的美丽与高洁、重阳节的庆祝与传统、作者对此的崇敬与热爱都融合其中。它不仅反映了中国文化中“以花寄情”的精髓,也表达了人们对杂草、菊花等平凡事物的重新发现和赞美。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郑谷、公子贵族、菊苗、野生草 郑谷的汉字 译文及注释详情»


郑谷简介: 郑谷(约851~910),唐朝末期著名诗人,字守愚,汉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人。僖宗时进士,官至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他的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有《云台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