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译文及注释:
十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十年写了十本书,却依旧躺在床上,时间如流水般流逝。望着家中,思念献上寿礼,却算着自己的岁数,心中充满了悔恨和不甘。窗户紧闭,寒气透过缝隙传来,孤灯照亮了一本本已经编好的书。谁会来问我这条走投无路的路该怎么走,我只能泪流满面,更加悲伤。
注释:
十上书仍寝:指作者已经年过六十,但仍然在写作,尽管睡眠不足。
如流岁又迁: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岁月又一年一年地过去。
望家思献寿:作者思念家人,希望能够为他们献上寿礼。
算甲恨长年:算甲是古代一种纪年法,指作者已经经历了很长时间,但仍然感到时间过得太慢。
虚牖传寒柝:虚牖指窗户,传寒柝指寒气透过窗户进入房间。
孤灯照绝编:孤灯指独自一盏灯,绝编指独自编写文章。这句话形容作者独自一人在夜晚写作。
谁应问穷辙:穷辙指困境,作者在困境中苦苦挣扎,但没有人来问他的情况。
泣尽更潸然:泣尽指哭得眼泪已经流干,更潸然则表示哭得更加悲伤。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悲伤。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以下是根据提供的文段内容整理并补充注释:
1. 作者:佚名。谓文中所述的内容没有明确的作者署名。
2. 除夜:即农历年末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新年前夜,跨越两个年份。传统习俗中,人们会在除夜团聚家庭,吃年夜饭,聊天等等,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3. 牖:窗户。这个字在古代文学中常被使用,如唐代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柝:古代巡夜人敲打木梆的器具,也称为“夜梆”,用于巡查昼夜环节。例如明代杨慎在《世说新语·言语篇》中写到:“有富家子弟。忽夜登堂偷盗。巡更者问。曰:‘我柝声不闻’。”
5. 潸然:形容流泪、哭泣的样子。在古代文学中,这个词经常被用来描述悲伤和留恋的情感。例如唐代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潸然自悲辛,不知何處去。”
注释详情»
欧阳詹简介: 唐朝诗人,作者信息正在完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