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译文及注释:
板桥上的人们渡过溪水,听到清脆的泉水声;茅草搭成的屋檐下,正是日正当午,鸡儿啼鸣。不要因为烘茶的烟雾而生气,反而因为晒谷的好天气而高兴。
注释:
板桥:桥名,指一座桥梁。
人渡:人们过桥。
泉声:泉水的声音。
茅檐:茅草覆盖的房檐。
日午:中午时分。
鸡鸣:鸡叫声。
莫嗔:不要生气。
焙茶:烘烤茶叶。
烟暗:烟雾弥漫。
却喜:反而高兴。
晒谷:晒干谷物。
天晴:天气晴朗。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当我走过横跨山溪上的木板桥时,有淙淙的泉声伴随着我;
当我 - 拟人化手法,为文中人物设定个人角色,突出了叙述者的亲身经历
横跨 - 跨越,强调了山溪对行进路线的阻隔作用
山溪 - 地形名词,指在山区中穿过山间的溪流
木板桥 - 含义明确,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与人工建筑相互交融的场景
淙淙 - 模拟水流的声音,以形容词的方式生动地表现了泉水的流动和声响
泉声 - 声音名词,指水流的声音
来到农家门前,太阳已在茅檐上空高照,鸡在咯咯鸣叫,像是在欢迎来客;
农家 - 乡村住宅,暗示了环境的自然朴实
太阳 - 时间名词,提示了客人到来的时间
茅檐 - 屋顶上的覆盖物,说明了房屋风格和材料
高照 - 高悬、高照,用形容词的方式形象地描述了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鸡 - 家禽,又与乡村生活相联系,增强了环境的真实感
咯咯 - 模拟鸡叫声音,生动地表现出鸡的欢迎和喜悦
欢迎 - 动词,暗示出客人来到农家时遭受的待遇
山农陪伴我参观焙茶,深表歉意地说,不要嗔怪被烟熏了;
山农 - 农民,突出了文中为乡村题材,突出了社会阶层差异
参观焙茶 - 描述了客人与农民进行了交流,体现了农民的生活方式与工作内容。
深表歉意 - 表示山农对客人的失礼十分重视,文化素养比较高,也是一种传统美德
嗔怪 - 生气、责怪,用语感形象地描述了烟熏对人造成的影响和客人的情感
到打谷场上,山农为天晴可以打谷而欣喜不禁。
打谷场 - 地点名词,描绘了还原生活的田野景象,展现了农民的劳作场所
天晴 - 天气状况,突出了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农事劳作的不确定性
打谷 - 农业收割的工作,熟练掌握了相关知识,是农民的生产技能
欣喜不禁 - 形容词短语,表示山农对于顺利完成工作感到高兴,也体现了农民的乐观向上心态。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式排列的四个字连成一体,构成了整个诗歌的基本骨架。第三句“山农陪我参观焙茶”,让我们更深入地接触到山村的乡土气息。这句话中的“焙茶”是指农家制作绿茶的过程,富有乡愁。通过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到山农在自己的土地上一步步悠闲地生活着,也领略到他们的一份平凡而快乐的生活。诗歌最后一句“天晴打谷场上欣喜”,直接写出了山农的工作。在这个季节,打谷是农家生产的重头戏,也是农民们苦干下去的动力。作者用“天晴”来预示农事收成,而山农的“欣喜”则更加强调了农家人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和感恩。整首诗以简洁清新、情景交融的方式,展现出了浓郁的田园风光和平和美好的人文情怀,让人留连忘返。顾况的这首六言绝句,不但具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而且更是一幅生动的山村画卷,让人仿佛走进了古时的山村田野,感受到了那份自然和田园的情调。
鉴赏详情»
顾况简介: 顾况(约727-约815),字逋翁,号华阳真逸(一说华阳真隐),晚年自号悲翁,汉族,苏州海盐横山人(今在浙江海宁境内),唐代诗人、画家、鉴赏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诗嘲讽得罪权贵,被贬饶州司户参军。晚年隐居茅山,留下诗文、画作。其诗以抒情为主,有《悲翁行》、《题西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