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宿》拼音译文赏析

  • jiāng
    宿
  • [
    míng
    ]
    tāng
    xiǎn
  • qiū
    jiāng
    huǒ
    kàn
    cán
    yuè
    yìng
    lín
    weī
  • guāng
    shuǐ
    niǎo
    jīng
    yóu
    宿
    lòu
    lěng
    liú
    yíng
    shī
    湿
    feī

原文: 寂历秋江渔火稀,起看残月映林微。
波光水鸟惊犹宿,露冷流萤湿不飞。



译文及注释
寂静的秋江上,渔火稀疏,起身观看残月微微映照在林间。波光粼粼,水鸟惊扰后仍在宿处,露水寒冷,流萤湿润无法飞翔。
注释:
寂历:静静地度过。

秋江:秋天的江河。

渔火:渔民点燃的火。

稀:少。

起看:抬头看。

残月:快落下的月亮。

映林微:微微照亮了林木。

波光:水面上的光芒。

水鸟:水中的鸟类。

惊犹宿:惊吓得还在原地不动。

露冷:露水很冷。

流萤:飞舞的萤火虫。

湿不飞:因为身体湿润而无法飞翔。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汤显祖的这首诗《江上夜雨》是在一个秋江寂静的夜晚创作而成的,诗中描绘了渔船上点点灯火的景象,以及宁静祥和的夜景。据史料记载,汤显祖曾多次遭受官场排斥和贬谪之苦,因此他对官场黑暗现状十分不满,心情复杂。在这个秋江寂静的夜晚,他夜宿江船,醒来时看到一尘不染、安静祥和的夜景,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在这种内心的冲突和外在环境的反差之下,他写下了这首诗。 这首诗可以说是汤显祖对自己遭受不公待遇、对官场黑暗现状的一种反思和表达。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动物的描写,他表达了对宁静、安详和平和的向往。他借助这种大自然的气息和情感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这种创作背景也让人们更加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体会到汤显祖内心深处的感受和情感。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汤显祖的这首诗《江上夜雨》以写景为主,通过对自然现象和动物的描写来表现出江上深秋夜晚的景象和气氛。诗中的四句都围绕着“光”字展开,从渔火、残月、波光到流萤,每句都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第一句写江上的点点渔火,在清秋之夜里显得尤为鲜明,让人感觉清冷宁静。第二句则写残月的迷蒙之光映衬着岸边的树村,给人以宁静安详的感觉,像一幅水墨画一般。第三句是以动写静,通过描写江中波光流动,时时惊醒宿鸟,增加了静的感觉,但也有动态的因素。最后一句则反过来以静入动,写萤火虫的翅膀被露水打湿而停止飞翔的情景,把诗歌的情感深度展现出来。 汤显祖在诗中运用了白描技法,将自然景象与动物形象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诗歌更加有生命力和鲜活感。除了对景物的描写,诗中还融入了情感元素,表现出诗人安详、平和、幽深的情感。整首诗构思巧妙,意境深邃,给读者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赏析详情»


江宿译文及注释
江宿 深夜,寂寞的秋江(jiāng)上渔火疏稀,起来看到半轮残月的光辉,映照树林上也很暗微。水面闪动的波光,把水鸟惊醒后,它们又睡宿,冰凉的露水沾湿了萤火虫的翅膀,它们也不起飞。 注释: - 江:一般指大河、大川、大水流。 - 渔火:晚上点在船上,用于作业或作为信号的火。这里也可以理解为渔民在江上生活的象征。 - 疏稀:稀疏,不密集的样子。 - 光辉:光芒。 - 映照:映射,反射。 - 暗微:微弱,模糊。 - 波光:水面上形成的反射光亮。 - 惊醒:受惊而从睡眠中醒来。 - 睡宿:在特定地点过夜。 - 露水:夜间空气中水汽凝结成的水珠,常挂在草叶、树叶上。 - 萤火虫:昆虫的一种,身体能发出荧光,晚上在空气中飞翔。 江宿译文及注释详情»


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字义仍,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中进士,曾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位。因弹劾申时行被降职,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但因不附权贵而免官,之后不再出仕。 汤显祖从罗汝芳和李贽那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在戏曲创作方面持反对拘泥于格律和拟古的观点,提倡自由创作。他所创作的传奇剧集有《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等作品,合称为《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最为著名。 汤显祖的戏曲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与关汉卿、王实甫并称为明代“三大家”。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享年67岁。他的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学和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