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译文及注释:
独自写字在菖蒲和竹叶杯上,踏着蓬城的芳草初次回来。我知道自己不会死在瓯江边,何必浪费时间去悲叹。
注释:
独写:独自写作。
菖蒲:一种草本植物,叶子形似剑。
竹叶杯:用竹叶制成的饮酒器具。
蓬城:指蓬莱城,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
芳草:指香气扑鼻的草。
踏初回:踏上初次回到蓬莱的旅程。
情知:心中明白。
瓯江:浙江省的一条江河。
舟楫:船和桨。
吊屈:因冤屈而悲伤。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汤显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政治家。他生于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死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享年三十年。他的父亲是明代官员,也是一位文学家,对他的文学生涯有很大的影响。
汤显祖在其生平中担任过多个官职,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撰写的《论辅臣科臣疏》。这篇文章批评了神宗朱翊钧即位后的朝政,并抨击了张居正和申时行等宰辅。由于文章触及到当时的政治敏感问题,汤显祖因此被贬谪至广东徐闻任典史。
二十年(1592年)汤显祖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开始了他的地方政治生涯。他在遂昌期间实施了许多善政,关心民间疾苦,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和爱戴。同时,他还用诗歌来讽刺朝政,表达自己对天下苍生的关注和担忧。
汤显祖的《牡丹亭》等文艺作品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他的作品通俗易懂、语言精炼,细腻入微地描绘了人物和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水准。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汤显祖的《午日处州禁竞渡》这首诗主要写的是一个禁止竞渡的情景,但对屈原却充满了怀念之情。虽然禁止竞渡在当时是一件别具一格的事情,但是汤显祖对屈原并不是没有尊敬之意。事实上,他曾经写过很多歌颂屈原的诗句,情感真挚,令人动容。
据历史记载,竞渡起源于唐代,到了宋代已经相当盛行,明清时更是风靡全国。整个比赛需要一个月时间,龙舟长度从最短的七丈五到最长的十一丈不等,船身用各种绸缎装饰,选手则来自各地渔家。可以说,这是一场豪华、壮观的赛事。
汤显祖对此却有所不同看法,他认为竞渡场面过于隆重,过于奢侈。在他的眼中,一个清廉的地方父母官不应该将人力、财力都用在这种浪费上,而应该更多地保护百姓,为民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汤显祖非常关注人民的生活,他用细腻、感人的笔触,描绘出了一个有爱心、有担当的地方父母官形象。同时,他也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之情,这是一位受尊敬的文化名人,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总之,汤显祖的《午日处州禁竞渡》虽然只是一首短短的诗篇,但是其中包含了很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正是这种关注民生、珍视文化遗产的态度,让汤显祖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文学大师。
鉴赏详情»
译文及注释:
莲城(lián chéng):古代传说中的居住地,现在一般指福建省泉州市。
菖蒲(chāng pú):多年生水生植物,叶子长而扁,有清香味,常用于端午节配制菖蒲粽。
竹叶(zhú yè):指用来包裹粽子的竹叶,也是端午节重要的食材。
雄黄酒(xióng huáng jiǔ):一种传统的中药酒,用雄黄(一种矿物)、白酒等多种中药材浸泡而成,具有祛除寒湿、舒筋活络等功效。
注释:
屈原(qū yuán):中国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文学家和爱国诗人,他于端午节当天投身汨罗江,以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君王的忠诚。
瓯江(ōu jiāng):福建省一条重要的江河,古代在端午节时常有民间活动,如赛龙舟等。
龙舟竞渡(lóng zhōu jìng dù):端午节传统的民间活动之一,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举办的,人们划龙舟竞渡,以此来追思和表达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译文及注释详情»
汤显祖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戏曲家和文学家,字义仍,江西临川人。公元1583年中进士,曾任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等职位。因弹劾申时行被降职,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但因不附权贵而免官,之后不再出仕。 汤显祖从罗汝芳和李贽那里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在戏曲创作方面持反对拘泥于格律和拟古的观点,提倡自由创作。他所创作的传奇剧集有《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等作品,合称为《玉茗堂四梦》,其中《牡丹亭》最为著名。 汤显祖的戏曲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著称,与关汉卿、王实甫并称为明代“三大家”。他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汤显祖于1616年逝世,享年67岁。他的文学创作对中国文学和戏曲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被广泛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