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
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高枕枕,时取醉消愁。
译文及注释:
百年漫长烦扰,万事皆悠悠。阳光自由落下,河水任意流淌。礼乐束缚着宫女和宦官,诗书牵制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不如躺在高枕上,时常饮酒消除忧愁。
注释:
百年:指长时间的困扰和烦恼。
长扰扰:长期的困扰和烦恼。
万事:指一切事物。
悠悠:指漫长、缓慢。
日光:指阳光。
随意:随心所欲。
河水:指江河流水。
任情:任其自然。
礼乐:指古代的礼仪和音乐。
囚姬旦:指被囚禁的女子和宫廷女乐师。
诗书:指古代的文学作品和书籍。
缚孔丘:指孔子被束缚的形象,也指受到束缚的学者。
高枕枕:指舒适的睡眠状态。
时取:指适时地享受。
醉消愁:指通过饮酒来消除忧愁。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无题诗的作者是佚名,作为一首送给作者朋友的赠诗,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但是,这首诗的主题对于当时的隋唐社会和王绩的个人经历有着深刻的背景。
王绩是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自称“弱龄有奇调,无事不兼修”,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来得到官职和地位。然而,在隋唐之际的乱世,他所期待的诏书始终没有到来,“觅封侯”更是难上加难。中年以后,王绩经历了家庭的丧失和社会的动荡,对于仕途和名利渐渐失去了信心和追求。最终,他决心放弃仕进之路,归隐田园,过起了清静无为的生活。
从王绩的个人经历和诗歌创作来看,这首无题诗是他隐居田园时的写照。在这首诗中,作者主要通过自然景象和传统文化的对比来表达自己对于世事的无奈和厌倦,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思想变革和对自然的追求。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主题与王绩的经历密切相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王绩的人生历程和创作特色有着重要意义。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
这首无题诗是佚名作品,其实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所想所感的怀古之作。在这首诗中,诗人以“赠程处士”为题,表达了自己对于世事纷繁、人世喧嚣的无奈和厌倦。
诗人先写“百年”,次写“万事”,用“百”、“万”两字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广度,再以“扰扰”、“悠悠”来形容人事的纷繁,概括了时间、空间和人事的纷繁,显示出诗人追求解脱的心理。然而,诗人在现实中碰壁不断,郁郁不得志,因而对自己原先以正统儒者自居进行深刻反思。反思的结果,使他觉悟到:正是“礼乐”囚禁了“姬旦”,“诗书”缚住了“孔丘”。
通过“日光”、“河水”等自然景象和“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传统束缚的愤懑。最后,诗人决定隐逸田庐,过清静无为的生活,皈依自然,不再受到传统文化的束缚。
总的来说,这首无题诗通过自然景象和传统文化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无奈和厌倦,同时也反映了他的思想变革和对自然的追求。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百年来长久地混乱纷争,千万种事物全都并举杂陈。阳光随着心意洒落,河水听任感情流淌。礼乐拘禁住了姬旦,诗书束缚住了孔丘。不如枕在高高的枕头上,时时求得长醉以消除愁闷。
译文及注释详情»
王绩简介: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约590年至644年间去世,原籍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隋末时他举孝廉,除了秘书正字。但他并不喜欢在官场工作,以病辞职,并被重新任命为扬州六合丞。当时天下大乱,他选择离开官场回到家乡。唐武德时期,政府委派他担任待诏门下省的前朝官员。贞观初年,因病罢官返回河渚间自己的地盘,在那里从事农耕生产,并自称“东皋子”。王绩性格简傲,酷爱饮酒,能一口气喝五斗酒,并创作了《五斗先生传》,还著有《酒经》和《酒谱》。 王绩的诗歌质朴而不俗,其文风真率疏放,旷怀高致,与魏晋时期的高风相似。他所创作的律体诗歌是在六朝时期普遍存在的滥觞,而在隋唐时期成为一种成型的诗歌形式,无功在这方面具有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