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译文及注释:
你知道我已有夫,赠我双明珠。
感谢你的缠绵情意,系在红罗襦上。
我家高楼连着花园,良人手执战戟在明光里。
我知道你的用心如日月,我发誓要与夫同生死。
我还给你双明珠,泪水滴落,恨不能在未嫁之前相遇。
注释:
君:指男子,即诗中的良人。
妾:指女子,即诗中的作者。
有夫:已婚。
双明珠:比喻男子的爱情和关怀。
缠绵意:深情款款的意思。
红罗襦:一种红色的衣服。
高楼连苑:指作者家的住所。
执戟明光里:指男子在明亮的地方拿着兵器,可能是出征或巡逻。
用心如日月:形容男子的真心和用心。
誓拟同生死:发誓要与男子同生共死。
明珠双泪:指作者的眼泪,比喻作者的爱情和感情。
恨不相逢未嫁时:遗憾没有在未婚时与男子相遇。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张籍《相思子·江南》简析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现实与生活的关怀,同时又富有哲理和内涵。其中,《相思子·江南》就是一首具有双层内涵的唐诗精品。
从文本的文字层面上看,这首诗以江南山水为背景,描写了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在心灵斗争中经历了痛苦与坚定,最终成功守住妇道、拒绝多情男子的追求。诗中的女子形象坚贞高洁,深情不移,表现出女性应有的形象和精神面貌,这是诗歌价值观的体现。
然而,除了文字层面外,此诗还有着更深刻的喻义层面。张籍表达了自己对忠于朝廷、不被藩镇高官拉拢和收买的决心。诗中“君恩尽,国事忘。心与岳阳同”一句意味深长,借用了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言,表达出自己忠诚国家、关心国家大事的态度。
总之,《相思子·江南》是张籍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文学价值,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精品。这首诗所体现的女性形象和价值观,同时也蕴含着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担当。
简析详情»
大话诗人:
大话诗人张籍篇
故事背景:
张籍,一位祖籍苏州的唐代诗人,被誉为“张王”之一,他的诗歌充满关怀和同情,深得民心。接下来就听我来讲述这位大话诗人的故事吧。
故事正片:
在唐代的时候,天下烽火四起,民生凋敝,百姓生活困苦。而这个时候,苏州籍贯的张文昌,因为深感民生之痛,开始了自己的诗道之旅。
一天,他与另一位诗人王建并肩而立,相互交流文字之美。但是张籍却说:“写出好看的文字容易,但如果不能写出关于国家与人民的诗篇,那样就没有什么意义。”
从那以后,张籍开始创作了一系列的诗篇,关注着百姓的疾苦,记录着生活的点滴。他用最真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
他的诗篇朴实自然、语言精炼,被誉为“语言清新,风格高脱”。他的诗一经问世,就广受欢迎,许多人为他的才华所感动。
后来,张籍与王建并称“张王”,成为当时文坛上的双极明星。他们的诗歌被广泛传颂,影响了整个唐代文学的发展。
而张籍也因此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大话诗人,他的诗篇不仅表达了对世态炎凉的关怀,更是传递了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结语:
如今的我们,在一个安定的时代里,也应该继承张籍大话诗人的精神,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珍爱生活中的点滴,用我们自己的方式,记录我们所看到的善良和美好。
大话诗人详情»
煮酒论诗词:
煮酒论诗词《节妇吟》
山林深处有一女,
身披红罗不出屋。
丈夫执戟在明光,
高楼连苑远望穹。
君知妾有夫,
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
系珠衣上俱。
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虽然朝廷厚待我,
誓与丈夫同生死。
情深意长不由人,
各自天涯何处寻?
唯愿有心人明了,
叹息凄苦任萧瑟。
这首《节妇吟》诗中,女主人公在顺乎人情的前提下,能够保持自己的品格和节操。她虽然被“君”所赠的双明珠所挑逗,但并没有失去原则,而是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诗中的“高楼连苑”和“执戟良人”比喻朝廷厚待自己,而自己在这样的状况下,自然不会有非分之想,不会有越礼的行为。诗末的“虽然朝廷厚待我,誓与丈夫同生死”,更是表达了自己对家国和家庭的忠诚。
总的来说,这首《节妇吟》以妇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家国和家庭的忠诚,体现了品格和节操的重要性。在乱世中,我们也应该像这位节妇一样,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品格,坚守自己的信仰。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诗人故事:
在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藩镇割据的现象加剧,其中以李师道所领平卢缁青节度使为最为强大。他表面上对朝廷恭顺有加,但私下却在秘密武装,威胁中央政府的统治。为了制造有利于自己的舆论,他派人前往拉拢文人和官员,其中包括张籍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张籍一向主张武力削藩,如何应对李师道的收买呢?他绞尽脑汁,最终想出了一条妙计——写一首看似男女爱情的诗作《节妇吟》,通过暗示自己爱情经历的方式,让李师道误解自己已经有心上人,从而达到拒绝其拉拢的目的。
这首诗中,张籍描写了一个节妇为了不违背节操,孤身一人在山林中度过了寂寞的一生,寓意深刻。同时,他还借用了旧时典故“狐假虎威”的比喻,暗示李师道拥有的权力只是虚有其表。通过这样的手法,张籍发出了自己反对藩镇割据的声音,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坚定立场。
这篇故事告诉我们,文人在乱世中也有自己的担当,他们以一己之力为国家献计献策,撑起了一片清明的天空。同时,也要看到权力的威胁,不能为了个人私利而丧失原则,否则就会最终付出代价。
诗人故事详情»
创作背景:
在唐朝时期,李师道是平卢淄青节度使之一,拥有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其势力非常强大。然而,由于藩镇割据的问题,各地的官员和文人往往与藩镇势力勾结,此时便出现了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韩愈曾在《送董邵南序》中婉转地劝阻这种现象的发生。
而张籍则是韩门大弟子,他与韩愈一样,持续支持国家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和分裂。在这个时期,李师道试图通过收买的手段获取更多的支持者,但张籍极力拒绝了他的诱惑。为了表达自己坚定的立场,张籍创作了这首名为《白雪歌送李副使归山》的诗,以此宣扬反对藩镇割据的理念。
这首诗描写了冰天雪地中一个身穿轻衣而来的客人,诗歌中流露着主人公拒绝李师道收买的决心和坚定立场。通过这首诗,张籍表达了自己反对权力膨胀、崇尚国家统一的观点,对那些为了个人私利而结党营私的人提出了批评,展现了他坚持正义的人格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我心中感激你情意缠绵,把明珠系在我红罗短衫。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虽然知道你是真心朗朗无遮拦,但我已发誓与丈夫生死共患难。归还你的双明珠我两眼泪涟涟,遗憾没有遇到你在我未嫁之前。
译文及注释详情»
疑义相与析:
张籍、疑义相与析、节妇吟、新乐府诗
张籍的《节妇吟》是一首新乐府诗。结合文中的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中存在着一些疑义。首先,诗中提到了“红罗襦”一词,而根据注释得知,“襦”是一种穿在单衫外的短袄,但是对于“红罗”这一修饰词,它究竟指的是襦的材质呢,还是颜色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考证。
其次,在诗中还出现了“良人执戟明光里”的描述。这里的“明光”是指汉代宫名,但是“执戟”则表明了这位“良人”是担任宫廷侍卫官的。而这似乎与“节妇”这一身份产生了矛盾。一位能够担任宫廷侍卫官的“良人”,怎么可能有一位已经成了“节妇”的妻子呢?这需要我们对《新乐府五十首》的整体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对此做出详细分析。
综上所述,《节妇吟》中关于“红罗襦”和“良人执戟明光里”两个描述存在着疑义。尽管最好的解释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但是这种疑义与不确定性本身也为读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遐想和议论空间,从而增强了诗歌的文学魅力。
疑义相与析详情»
张籍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文昌,汉族,出生于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他的先世移居和州,因此被称为“张水部”、“张司业”,且郡望在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但是根据《张籍籍贯考辨》,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指的是其郡望而非具体出生地点,据此考证确定张籍的籍贯是乌江。 张籍以其优美的乐府诗歌作品而著名,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丽、音调婉转动听,被誉为唐代乐府诗的代表。 著名的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等,其中《塞下曲》被认为是张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饱满激昂的语言,表现了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勇形象,反映了作者对于愧无力参军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关于张籍的死亡时间和原因,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