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三首》拼音译文赏析

  • liáng
    zhōu
    sān
    shǒu
  • [
    táng
    ]
    zhāng
  • biān
    chéng
    yàn
    feī
    sǔn
    chū
    shēng
    jiàn
  • shǔ
    líng
    shēng
    yáo
    guò
    yìng
    tuó
    bái
    liàn
    dào
    ān
    西
  • zhèn
    chéng
    mén
    bái
    kaī
    bīng
    wǎng
    wǎng
    bàng
    shā
    duī
  • xún
    biān
    shǐ
    使
    xíng
    yìng
    zǎo
    wèn
    píng
    ān
    shǐ
    使
    lái
  • fèng
    lín
    guān
    shuǐ
    dōng
    liú
    bái
    cǎo
    huáng
    liù
    shí
    qiū
  • biān
    jiāng
    jiē
    chéng
    zhǔ
    ēn
    rén
    jiě
    dào
    liáng
    zhōu

原文: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译文及注释
边城傍晚下起了细雨,雁儿低飞在空中,芦笋初生,渐渐长得齐整。无数的铃声从远处传来,应该是驮着白色的练子到了安西。古镇的城门开了,白色的碛子上有许多胡兵,他们在沙堆旁边走来走去。巡边的使者应该早早地走过了这里,但是没有人来问候我们是否平安。凤林关里的水向东流去,白草和黄榆树已经经历了六十个秋天。边将们都是得到主人的恩惠,但是没有人知道如何夺取凉州。
注释:
边城:边境的城市。
暮雨:傍晚的雨。
雁飞低:雁儿低飞。
芦笋:芦苇的嫩芽。
初生:刚刚生长出来。
渐欲齐:逐渐长得齐整。
无数:很多。
铃声:铃铛的声音。
遥过碛:远远传来,越过沙漠。
应驮:应该驮运。
白练:白色的绸缎。
安西:唐代西域的一个行省。
古镇:古老的城镇。
城门:城市的门。
白碛:白色的沙漠。
胡兵:北方的少数民族士兵。
傍沙堆:在沙堆旁边。
巡边使客:巡边的使者和客人。
行应早:早点出发。
欲问平安:想问平安的消息。
凤林关:凤林关口。
水东流:水往东流。
白草:白色的草。
黄榆:黄色的榆树。
六十秋:六十个秋天,即六十年。
边将:边境的将领。
承主恩泽:得到主人的恩惠。
无人解道:没有人知道。取凉州:指攻占凉州。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唐朝时期,凉州词是一种乐府诗,早期的版本是来自凉州地区的民间歌曲。该地区以西北边陲的风光和战事而著称。然而,安史之乱后,吐蕃人利用唐朝内部矛盾,进一步扩张了他们的势力范围,逐渐占领了唐朝的凉州等地,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九世纪中叶。在这种背景下,许多唐代诗人都写了凉州词,以表达他们对乱世的感慨。 其中,张籍是一个以诗人著称的文化名流,他也创作了一系列的凉州词。据《唐诗鉴赏辞典》所描述,他撰写了《凉州词三首》,其中表达了他对吐蕃族势力不断扩张的深深悲愤之情。他在这些诗歌中,展现了他对故土沦陷的无奈和悲恸,同时也在悲愤之余,对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短暂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究。 因此,可以说,张籍的《凉州词三首》是在历史背景下所创作出来的产物,它反映了唐朝时期的政治动荡和边塞战事。同时,这也是通过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诗人以他所独有的感悟表现了对生命的领悟,成为了中国文学中著名的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详情»


选析
描写了诗人眼中的边城荒凉,暴露出胡兵入侵所带来的惨状。作者运用雨色和芦苇生长的情景,刻画出边城的寂寥凄凉,突显出边城居民的悲惨遭遇。通过这种叙述方式,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他深深的忧虑和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选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其一:低飞的雁群、边城、芦苇、骆驼、货物、驼铃声、驮运、丝绸、大道、安西。 注释:此段描述了边城的景象和驼队经过的情景。其中,低飞的雁群是一幅淡雅的自然图景;边城则暗示着这里是边疆地带;而芦苇则显示出这里是沼泽湿地;骆驼满载货物缓缓前进的画面则为读者勾勒出了客商穿越丝绸之路的场景。 其二:古镇、城门、沙漠、胡人、士兵、山丘、巡逻、边城、来使、平安无事、使者。 注释:这一段主要介绍了古镇的士兵如何巡逻把守边境,并警告了即将前往的来使,要及时行动,否则会有危险。同时,“胡人”的出现也提示读者这里是一个边境地带。 其三:凤林关、河水、白草、黄榆树、六十年、将士、主上、恩惠、赏赐、夺回、凉州。 注释:这一段描述了凤林关的河流和周围的自然环境,以及将士们在这里接受主上的恩惠赏赐的情景,同时突出了他们对于国家的忠诚。最后,作者也借此暗示读者,这里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未来可能会与敌人发生战争,需要将士们夺回失去的凉州。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籍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文昌,汉族,出生于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他的先世移居和州,因此被称为“张水部”、“张司业”,且郡望在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但是根据《张籍籍贯考辨》,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指的是其郡望而非具体出生地点,据此考证确定张籍的籍贯是乌江。 张籍以其优美的乐府诗歌作品而著名,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丽、音调婉转动听,被誉为唐代乐府诗的代表。 著名的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等,其中《塞下曲》被认为是张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饱满激昂的语言,表现了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勇形象,反映了作者对于愧无力参军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关于张籍的死亡时间和原因,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