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新月》拼音译文赏析

  • bài
    xīn
    yuè
  • [
    táng
    ]
    duān
  • kaī
    lián
    jiàn
    xīn
    yuè
    biàn
    便
    xià
    jiē
    bài
    rén
    wén
    beǐ
    fēng
    chuī
    qún
    dài

原文: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译文及注释
拉开帘子看见新月,便立刻下阶拜月。轻声细语却无人听见,北风吹起裙带。
注释:
开帘见新月:打开窗帘看见新月。

便即下阶拜:立即下阶行礼。

细语人不闻:轻声细语,别人听不见。

北风吹裙带:北风吹起裙带。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拜新月》是一首清新秀美、含蓄优雅的短诗,诗人李端通过巧妙运用语言技巧和细节描写,深刻刻画了少女拜月的内心感受。这首诗虽然没有明确标示人物身份,但是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拜月仪式的虔诚和内心的隐秘感受。 诗中的“即便”二字是欣赏全诗的关键所在,它传神地表达了人物的急切神态、语气和感情之转折处,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诗中人物的真实内心感受。同样,“细语”二字则维妙维肖地状出了少女娇嫩含羞的神态,更加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庭院无人、临风拜月的描写,诗人巧妙地展现了人物的虔诚之心和真纯之情,令人不禁心生敬意。此外,诗人将少女内心隐秘、含情低诉的状态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诗情更显醇美,韵味更浓郁。整首诗以其清新优美的风格,成功地将拜月仪式中深刻的内心感受传达给读者,展现了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真挚情感。 总之,《拜新月》以简短的篇幅、流畅的语言、细腻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拜月仪式的赞扬和对女性内心感受的尊重。这首古诗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和诗歌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鉴赏详情»


鉴赏二
这篇鉴赏二是对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的赏析。这首词描写了一位闺中女子借着月色,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首先,词中的“开帘见月,立刻下阶便拜”这两句,展现了主人公急切而微妙的心理。她平日里有许多心事、言语,却没有能倾诉的人,于是她只好向明月倾诉。这种无奈之下的虔诚之心,令人动容。 其次,词中的“细语呢喃,空谷幽兰,深院静无人”的描述,更体现出主人公内心的缠绵和娇羞神态。少女内心隐秘,本不欲人知道,只在无人处以细声细语表达内心的情感,如此温柔细腻的情感表达,让人感到非常动人。 最后,庭院无人,临风拜月,表现出主人公的虔诚之心,不拘形式,直接向月亮祈求心愿,更能体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感情。整首词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内心情感,展现了她对于月亮的崇敬和对于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作者李清照对于爱情和人生的深刻领悟。 鉴赏二详情»


创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著名朝代,该时期因其盛行着一种富有诗意的风俗——妇女拜新月而备受关注。据历史记载,唐代宫廷和贵族间流传的拜月风俗很快也影响到了民间,并逐渐成为了当时社会上一种普遍而又充满浪漫情感的习惯。 古代的中国人常常将月亮视为象征着爱情和婚姻的神圣之物。月亮所主管的婚姻之神被称作月老,而这一神话传说也渐渐地演变成了人们对于媒人的另一种称呼。在唐代,妇女们经常利用拜月之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愿望,或是为逝去的亲人祈祷。 与其他的拜神活动不同的是,妇女们拜月的方式通常都很含蓄,而非直接面对月亮进行礼拜。诗人李端则以其独特的构思方式,将月亮与自己的心灵相联系,借着拜月之机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思维。这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拜月活动和情感表达相结合,使得拜月之风俗更加充满浪漫情感。 因为其极具诗意、幽美有趣的特点,妇女拜新月的风俗在唐代享有盛名,并且通过历史的长河一直流传至今。这一习俗不仅拥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创作背景详情»


译文及注释
卷起低垂的帘儿:将下垂的帘子卷起。 新月:指初一、十五的月亮。 莹莹洁洁:形容月亮干净明亮。 倚在窗外:指月亮悬挂在窗外。 急急蹑下台阶:匆忙地走下台阶。 合在胸前,深深地拜:合上双手放在胸前,深深鞠躬致意。 庭院呦:形容安静、幽雅的庭院。 悄然无人:安静没有别人。 独自含羞含情:形容人处于害羞、略带情感的状态。 细语喃喃:低声细语。 微微的寒风,不时地飘起:微微的寒风时不时地吹拂着。 盈盈纤柔的裙带:指轻盈、柔软的裙摆。 译文及注释详情»


李端简介: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他少年时曾居住在庐山,向诗僧皎然学习诗歌。大历五年(770年)他考中进士,后曾先后担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等职务。 晚年时,李端辞官隐居湖南衡山,并自号衡岳幽人。他的诗歌表现了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很多作品都是应酬之作。不过,个别作品也对当时社会现实有所反映,同时他的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被称为“才子中的才子”。 李端的具体出生年份是约在公元743年左右,而死亡年份尚不确定,大约在公元782年左右。他的名篇《听筝》是唐代文学名篇之一,曾入选《唐诗三百首》。李端也是唐代十才子之一,其诗集《李端诗集》存世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