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及注释:
月落乌啼霜满天:月亮落下,乌鸦啼叫,霜覆盖整个天空。
江枫渔火对愁眠:江边的枫树和渔火,陪伴着忧愁的人入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半夜里,钟声传到了停泊的客船上。
注释:
月落:指月亮落下,天色渐渐变暗。
乌啼:指乌鸦的叫声,通常在天色暗下来时会响起。
霜满天:指霜冻覆盖了整个天空,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江枫:指江边的枫树,因为枫叶在秋季变成红色,所以也被称为“秋枫”。
渔火:指渔民在夜晚点燃的火把,用来吸引鱼群。
对愁眠:指与自己的忧愁相伴而睡。
姑苏城外:指苏州城外。
寒山寺:苏州著名的佛教寺庙,位于苏州西山之上。
夜半钟声:指寒山寺的钟声,在夜晚的寂静中格外清晰。
客船:指在江边停泊的船只,通常是用来运输货物或旅客的。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在唐朝天宝年间,张继于天宝十二年考取进士,并担任礼部侍郎。然而,在天宝十四年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年六月,玄宗被迫逃至蜀地。当时,江南政局相对稳定,许多文人选择逃往今江苏、浙江等地避难,其中也包括了张继。
一个秋夜的深夜,张继泊舟在苏州城外的枫桥,欣赏着江南水乡幽美的景色,感受着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他被这份凄美的情怀所感染,灵感萌发,写下了这首唐诗《枫桥夜泊》。这首诗描绘了秋夜船泊枫桥,江南水乡中的清新景色,以及诗人的旅途感叹,既有北方壮阔的豪迈之感,也有江南婉约的秀丽之美。这种思维转折、情感跳跃的表现手法颠覆了当时的文学观念,被誉为“唐诗之冠”。
张继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天才官员。他在唐朝中期的文化背景下活跃,提倡文学创新,推崇诗歌以情感为核心,影响了后来唐诗的发展。他的作品在后人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创作背景详情»
赏析一:
《江南秋夜》的七绝诗是唐代大诗人张继创作的代表作品之一,被誉为大历诗歌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全诗以一个“愁”字开头,构思巧妙,虚实相生,留白迎墨,极富诗意。
前两句诗以秋夜江边景象为主,通过描绘“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以及“渔火”和“不眠人”等元素,刻画出一种寂静而婉约的意境,生动地表现了秋夜江边的美丽与凄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后两句诗则以城、寺、船、钟声为意象,勾勒出更加空灵旷远的意境,形成一种幽雅而深邃的美感。
全诗虚实结合,意象丰富,张继通过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将自己内心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其中,“渔火”和“钟声”成为整首诗的关键元素,二者分别代表了有物和无物、明暗对比,构成了对景物的描写和心情抒发的有机结合,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中的意象疏密交错,明暗相生相映,营造出一种充满诗意的场景。在我的理解中,张继通过对物象的精准捕捉和情感的真切表达,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孤寂之感,融合进江南秋夜的诗意之中,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又深远的意境,令人陶醉。
总之,张继的《江南秋夜》是一首精致的诗歌佳作,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出大诗人深邃的内心世界和高超的诗歌功底。这首七绝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唐代以及后世文学史上不可磨灭的珍品。
赏析一详情»
赏析二:
首诗的中心意象就是枫叶,这里作者将枫叶和江一并描述,使得景象更加生动。同时,诗人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景致与“枫桥夜泊”的所在地相融合,将自然环境和人文建筑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通过“枫桥”这一地名的使用,也体现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敏感和珍视。
在诗的第三句,诗人又通过“露从今夜白”的描写,将眼前的景象再次联系到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的思考和感慨。接下来,“怀旧空吟闻笛赋”一句,诗人则以“怀旧”二字,直接表现出自己当时的情感状态。这个“怀旧”并不是简单的追忆往事,而是表现了诗人对自身身份、处境以及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反省,正如诗人所言:“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松原上日莫高。此时无声胜有声,欲向西南知遇客。”
最后,诗歌以“悠然见南山”作为结束语,表达了诗人的豁达心态和放眼未来的信心。在诗人的笔下,枫桥夜泊不仅仅是一幅美妙的画面,更是一个地方、一段历史和一种情感,诗歌中的每一句话都如同一个华美的琴键,奏出了辞藻华丽、意境高远的诗篇。
赏析二详情»
作品误读:
喜欢把“长亭外”误读为“长城外”。这样的误读使得歌曲中的景象更加浓郁壮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类似于《枫桥夜泊》这样的诗歌和《涛声依旧》这样的流行歌曲,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误读现象。误读可能会破坏原作的意境和诗意,但有时它也能够在另一个层面上为读者或听众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受。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也常常因为缺乏了解或认知的偏差而产生误读,导致信息的错误传递或理解。因此,在信息传播和交流中,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表达都非常重要。
作品误读详情»
大话诗人:
大话诗人
唐朝张继,字懿孙,天资聪颖,才情出众。他是南阳人,天宝年间中进士,历任洪州盐铁判官、检校祠部员外郎等职务。但他并不事权贵,而是极其富有气节,早年曾写下《感怀》一诗,诗中直言不讳:“调与时人背,心将静者论。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他不愿与权贵交往,毫不妥协自己的原则。
张继的诗作大多反映诗人关心兵乱后的百姓生计,他深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因此更加重视人民的福祉。他的诗风爽利而激越,蕴含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他的诗歌思想高超,表现出他对人生和世间事物的超然意境。
张继洒脱的诗风和他的思想相得益彰。他一直坚持自己的信仰和原则,无论身处何境,都能从容自若,不受外界干扰。他是一位真正的大话诗人,他用他的诗歌表达了自己的思想,也表现了那个时代诗人的特点。张继是唐代文化繁荣时期的杰出代表,他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话诗人详情»
煮酒论诗词:
声到客船里”,在这句诗中,诗人手法更加巧妙,传达了自己的心情和境遇。此刻,诗人面对着江边的寒山寺,细听着远处隐约传来的钟声,那是寺院里钟声的回响。这催人奋进的钟声穿过了江水,传到了孤舟之中,让诗人心头一震,感慨自己虽然身在异乡,但仍旧要珍视自己的生命,追求美好的未来。诗人思绪万千,不觉投身到这幅秋天的景象之中,与江边的自然融为一体。
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何足道,姑苏城外寒山寺”也是一句经典的诗句。人生就像梦一样,短暂而虚幻,有多少事情是值得去执着和追逐的呢?诗人反思自己的所思所想,强调了珍惜当下,莫让时光匆匆流逝的重要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凄清悲壮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在异乡离乡之苦,抒发了自己的不得志和寂寞。然而诗人却不因此而放弃追求美好,而是在这片凄清的秋夜中,寻找到了一些关于人生的启示,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抓住每一个机会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煮酒论诗词详情»
译文及注释: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暮色朦胧漫天霜色。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注释:张继是唐朝文学家,他的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江边独自思考、感慨的心情。在这个场景中,月亮已经落山了,但是乌鸦仍在不停地啼叫,突显出寂静的环境。暮色渐深,天空上弥漫着朦胧的雾气和霜色,让整个场景看起来十分幽静悠远。江边的枫树和船上渔火,温暖的色调与寂静的环境形成强烈的对比,而这些都难以抵挡住作者心中孤独的情感。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注释:姑苏城是现在的苏州市,这里有名的古迹众多,其中就包括唐代著名寺庙——寒山寺。这里的环境非常幽静、寂静,加上半夜里的钟声回响,更是让人感到一种宁静、超脱的氛围。这一切都成为了作者心中孤独情感的借象,传递出思考、沉思、感慨的情感。
译文及注释详情»
张继简介: 张继(约715~约779)是唐代著名诗人,字懿孙,汉族,出生地为襄州(今湖北襄阳市)。由于历史记载不多,他的生平事迹并不清楚。据相关资料显示,他于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中进士,并在大历时期担任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检校祠部员外郎等职务。 张继的诗歌以爽朗激越、比兴幽深、事理双切见长,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歌数量不多,只留下了不到50首作品,但其中不乏佳作。其《枫桥夜泊》堪称代表作,被誉为唐代五十家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