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端午》拼音译文赏析

  • xiǎo
    chóng
    shān
    ·
    duān
  • [
    yuán
    ]
    shū
  • xiāng
    chù
    chù
    máng
    shuí
    jiā
    ér
    gòng
    qìng
    duān
    yáng
    chán
    cháng
    kōng
    chóu
    chàng
    shuí
    diào
    yuán
    xiāng
    wǎng
    shì
    lún
    liáng
    qiān
    nián
    zhōng
    xīng
    guāng
    sāo
    zǒng
    kān
    shāng
    rén
    jiě
    shù
    zhuàn
    yīn
    liáng

原文: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译文及注释
碧艾香蒲处处忙。——碧色的艾草和香蒲到处都在忙碌。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不知是哪家的男孩和女孩,庆祝端阳节。
细缠五色臂丝长。——细细地缠着五彩丝线的长袖。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空空的心情,谁还会去吊古沅湘。
往事莫论量。——不要再去回忆过去的事情。
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千年的忠诚和义气,如同日星般闪耀。
离骚读罢总堪伤。——读完离骚,总是感到伤感。
无人解,树转午阴凉。——没有人能够理解,树荫下午后转凉。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烈的端午节时节,我们不妨来欣赏一首名为《临江仙·满庭芳》的唐代词作品。这首词以荆楚之地的端午节为背景,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作者舒頔的怀旧之情和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仰之情。 上阕中,作者借“空惆怅”这个悲压之词来形容自己在端午节当天的心境。众人忙碌繁忙,而作者却独自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孤独感和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同时,“处处忙”这个描写也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端午节的热闹场面,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下阕中,“无人解”这句话则从个人情感转向到历史文化上,深刻反映了当代人民普遍对于端午节这一传统文化的淡漠和忽视。而作者却通过读《离骚》来缅怀先贤,表达了自己对屈原精神的崇敬和敬仰。同时,“谁复吊沅湘”更是直指时下世俗之风,唤起了人们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视和思考。 词中的“细缠五色臂丝长”则是对荆楚之地端午节的生动描绘。这种五色的臂丝被称作“朱索”或“长命缕”,流传至今已有千年,代表着荆楚民族的独特文化和智慧。而“碧艾香蒲”则呼应着端午节的习俗,让读者感受到端午节的浓郁氛围。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比手法和生动描绘,巧妙地将当代人的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端午节形象,也表达了作者舒頔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敬仰之情。 赏析详情»


注释
舒頔、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 (1) “五色臂丝”是指荆楚地区传统节日端午节时用五彩丝线系在手臂上,以辟邪、祈福的习俗。 (2) “沅湘”是指中国南方的两条河流——沅水和湘水。其中,湘水的一个支流就是汨罗江,而端午节主要是以纪念楚国诗人屈原跳汨罗江自尽为由而发展起来的。 注释详情»


舒頔简介: 可以整理如下: 舒頔(一三○四~一三七七),字道原,绩溪(今属安徽省)人,是元代著名书法家。他擅长隶书,同时博学广闻,曾任台州学正。后来因时艰不得不隐居山中,入朝屡召不出。直到洪武十年(一三七七)才在家中逝世。在归隐的时候,舒頔曾经结庐为读书舍,其书斋取名“贞素斋”。 尽管具体的出生和死亡年份没有明确记载,但我们可以根据舒頔所处的历史时期及传记资料推测他大约生于13世纪末或14世纪初,去世于洪武十年(即公元1377年)。此外,据《新元史》的记载,舒頔还著有《贞素斋集》、《北庄遗稿》等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