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对酒》拼音译文赏析

  • qīng
    míng
    duì
    jiǔ
  • [
    sòng
    ]
    gāo
    zhù
  • nán
    beǐ
    shān
    tóu
    duō
    tián
    qīng
    míng
    sǎo
    fēn
    rán
  • zhǐ
    huī
    feī
    zuò
    bái
    dié
    leì
    xiě
    rǎn
    chéng
    hóng
    juān
  • luò
    mián
    zhǒ
    shàng
    guī
    ér
    xiào
    dēng
    qián
  • rén
    shēng
    yǒu
    jiǔ
    dāng
    zuì
    céng
    dào
    jiǔ
    quán

原文: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译文及注释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南北山头上有许多墓地,清明时节祭扫活动纷纷展开。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纸灰飞扬,像白色的蝴蝶一样飞舞;泪水和鲜血染红了杜鹃花。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太阳落山时,狐狸在坟墓上睡觉;夜晚回家的儿女在灯前欢笑。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生苦短,应该好好享受,喝酒畅快一些;但是,即使喝醉了,也不可能到达九泉之下。
注释:
南北山头:指南方和北方的山头。

墓田:墓地。

清明:传统节日,用来祭祀祖先和扫墓。

纸灰:用来祭祀祖先的纸钱。

白蝴蝶:传说中代表亡灵的白色蝴蝶。

泪血:指哭泣时流下的眼泪和心中的悲痛。

红杜鹃:一种红色的花卉,常用来象征悲痛和哀思。

日落:太阳落山。

狐狸:传说中会在墓地出没的动物。

冢:坟墓。

夜归:夜晚回家。

儿女:指子女。

笑灯前:在灯光下欢笑。

人生有酒须当醉:人生苦短,应该好好享受。

一滴何曾到九泉:指人死后,身体腐烂,酒也无法到达九泉之下。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这是一篇对唐代诗人杜牧所作《清明》的赏析。 这首诗首联两句写远景与物景、人景,引出了清明祭扫的主题。诗人在祭扫前就已经目睹到四面八方山头上的墓田,令人不禁感叹生命之短暂和死亡无情。而墓地多,来祭扫的人也就相应增多,“清明祭扫各纷然”。然而,虽然人群众多,但每个人却各自祭拜,互不搭腔,“各人自扫门前雪”。其中体现出人们对于死亡的敬畏和对于丧亲之痛的私人感受。 颔联两句则深入刻画了祭扫的感人场景。冥纸化为灰烬纷纷飞舞,如同漫天的白蝴蝶,在墓地上回旋飞舞,格外引人注目。相思成泪,泪滴成血,如同红色的杜鹃花,凄美而又悲壮。这些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与死、爱与离别的思考与感悟,令人动容。 通过深刻的描写和细腻的感悟,这首《清明》将祭扫与生命、死亡、爱情等话题相结合,表现出唐代诗人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于人世沧桑的思考。 赏析详情»


译文及注释
清明节这一天,南山和北山到处都是忙于上坟祭扫的人群。他们焚烧纸钱,像白色的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凄惨地哭泣着,就像杜鹃鸟悲啼时要吐出血一样。到了黄昏时,寂静的坟场变得荒凉,只有狐狸躺在坟上睡觉。而夜晚,回来祭祀的儿女们在灯前欢声笑语。 因此,当人还活着的时候,如果有酒就应该畅饮,有福就应该享受。对于死者来说,儿女们在坟前祭祀时所供奉的酒还没有一滴流到阴间。 注释: 1.清明节:传统的中国节日,通常在每年阳历4月4日左右; 2.上坟祭扫:指人们到坟墓前拜祭先人、烈士等; 3.纸钱:指纸制的代表货币的物品,在中国民间被用来祭祀祖先或者烈士; 4.杜鹃鸟:一种常见的鸟类,其鸣声悲凉,有时被形容为“哀啼”。 译文及注释详情»


高翥简介: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是浙江余姚人。作为江南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被赞誉为“江湖游士”,并以布衣终身闻名。 高翥年轻时意气风发,志向高远,毅然放弃了举业和功名,将全部心力投入到诗歌创作和绘画中。他的诗作清新素雅、婉约唯美,常常表现出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同时,高翥的绘画技艺也非常精湛,主要以山水、花鸟为题材。 晚年的高翥极度贫困,仅有上林湖畔的一处简陋草屋,自号“信天巢”。72岁那年,他患病去世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综上所述,高翥出生于1170年左右,逝世于1241年,享年71岁左右。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被后人广泛传颂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