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蟾宫·元宵》拼音译文赏析

  • chán
    gōng
    ·
    yuán
    xiāo
  • [
    míng
    ]
    wáng
    pán
  • tīng
    yuán
    xiāo
    wǎng
    suì
    xuān
    huā
    qiān
    jiā
    qiān
    jiā
    tīng
    yuán
    xiāo
    jīn
    suì
    juē
    chóu
    qiān
    jiā
    yuàn
    qiān
    jiā
    yǒu
    nào
    hóng
    chén
    xiāng
    chē
    bǎo
    zhī
    guò
    sòng
    huáng
    hūn
    hán
    shī
    xiāo
    jiǔ
    xiāo
    lěng
    luò
    liǎo
    chūn
    fēng
    qiáo
    cuì
    liǎo
    meí
    huā

原文: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译文及注释
听元宵,往年热闹,歌舞千家。听元宵,今年悲叹,忧愁怨恨千家。哪里还有繁华世界的红尘美景,只有送夕阳的古树和寒鸦。诗歌也失去了生机,酒也失去了滋味,春风不再温暖,梅花也凋零了。
注释:
重点文字注释:

1.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又称上元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赏花灯、吃元宵的日子。

2. 喧哗:喧闹、热闹。

3. 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形容往年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许多人都在唱歌跳舞。

4. 嗟呀:表示叹息、悲叹的语气。

5. 愁也千家,怨也千家:形容今年元宵节的气氛沉闷,许多人都在愁苦和怨恨之中。

6. 闹红尘香车宝马:指繁华热闹的世俗生活。

7. 祗不过:只不过。

8. 送黄昏:指黄昏时分。

9. 古木寒鸦:指古老的树木和寒冷的乌鸦,形容景象萧条。

10. 消乏:消失、减弱。

11. 冷落了春风:指春天的气息已经消失。

12. 憔悴了梅花:指梅花已经凋谢,形容景象凄凉。


译文及注释详情»


简析
这首散曲反映了明代社会的现实情况。它通过对往年和当年元宵节的对比,描绘了元宵节冷落的景象和百姓的愁怨。这种对比手法彰显了明代国家日渐衰败,百姓生活每况愈下的情形。作者深刻地表达了对老百姓苦难生活的同情和对官府残酷统治的强烈不满。这首小令所反映的人民生活实况和广大人民对反动统治的愤懑情绪,与《尧山堂外纪》对元宵节历史发展的描述相呼应。在历史的沉淀中,这首小令成为了对明代社会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见证和注脚。 简析详情»


注释
1.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日,也被称为“上元节”,在这一天晚上,人们会挂彩灯,观赏美丽多彩的灯笼。这是中国传统民间的一个习俗,也是重要的节日之一。 2. “今岁嗟呀”是指当前的年景不景气,到处都是叹息的声音。这句话描述的是当时社会中的一种普遍心态和氛围。 3. “闹红尘”意指喧嚣繁华的尘世生活,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热闹景象。香车宝马则是指豪华的座驾,是富贵人家炫耀身份地位的象征。 4. “消乏”是指人们精神上的消沉和物质上的贫乏。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贫乏和消沉同时存在的状态。 注释详情»


王磐简介: 王磐(约1470年~1530年),号鸿渐,江苏高邮人,是明代著名的散曲作家、画家和医学家。他被誉为南曲之冠,因其音乐才华出众,擅长创作各种类型的散曲。 王磐少年时期对科举不感兴趣,也没有经历过官场生涯。相反,他在山水诗画的世界里自由自在地发挥,建造了一座楼阁,常常与文人雅士聚会歌咏吟诗,自称“西楼”。他的散曲风格广泛,题材多样,遵循古代唐诗文学的传统,将其融入到音乐中。 正德年间,宦官当权,船到高邮,辄吹喇叭骚扰百姓。王磐为此写了《朝天子·咏喇叭》一首以讽刺这种行为。 王磐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画家和医学家。他的绘画风格受到文学影响,尤其擅长山水画。他还对医学有深入的研究,是当时著名的医学家之一。 王磐于1530年逝世,享年60岁。他留下的著作包括《王西楼乐府》、《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西楼律诗》等多种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