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寒食郓州道中》拼音译文赏析

  • qìn
    yuán
    chūn
    ·
    hán
    shí
    yùn
    zhōu
    dào
    zhōng
  • [
    sòng
    ]
    xiè
    fāng
  • shí
    nián
    lái
    féng
    hán
    shí
    jié
    jiē
    zài
    tiān
    tàn
    lòu
    rùn
    hái
    zǎi
    bǎi
    fēng
    róu
    meì
    xiū
    kàn
    feī
    huā
    mài
    fàn
    zhǐ
    qián
    zhī
    dǒu
    jiǔ
    lín
    jiān
    zào
    tiān
    xiào
    dào
    yóu
    yóu
  • dǐng
    zhōng
    liàn
    shú
    dān
    shā
    qīng
    zuò
    jiā
    xiǎng
    qián
    rén
    cháng
    yóu
    jiàng
    shēng
    chán
    tuì
    liàn
    huáng
    shā
    mìng
    shǒu
    fén
    wáng
    lìng
    xiū
    nán
    zhèng
    dāng
    shì
    xié
    yòu
    dài
    guò
    jiā
    shàng
    zhǒ
    shū
    jǐn
    róng
    huá

原文: 十五年来,逢寒食节,皆在天涯。叹雨濡露润,还思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麦饭纸钱,只鸡斗酒,几误林间噪喜鸦。天笑道,此不由乎我,也不由他。
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作一家。想前人鹤驭,常游绛阙,浮生蝉蜕,岂恋黄沙。帝命守坟,王令修墓,男子正当如是邪。又何必,待过家上冢,书锦荣华。


相关标签:爱国

译文及注释
十五年来,每逢寒食节,都在天涯。叹雨濡露润,还想起宰柏,风柔日媚,羞看飞花。吃麦饭、烧纸钱,只有鸡斗酒,有时误入林间,听到喜鸦的叫声。天笑道,这不是我所能掌控的,也不是他人所能掌控的。

在鼎中炼熟丹砂,把紫府清都当做自己的家。想起前人鹤驭,常常游绛阙,浮生蝉蜕,不再留恋黄沙。皇帝命令守墓,王令要修坟,男子正当如此。何必等到过了家,上了冢,才书写锦绣荣华。
注释:
重点文字注释:

1. 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古代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祭祖的日子。

2. 天涯:指远离家乡,漂泊在外的地方。

3. 宰柏:指《诗经》中的《柏舟》一诗,描述了一位思念故乡的人在远方看到柏树时的感叹。

4. 飞花:指春天飘落的花瓣。

5. 麦饭纸钱:指祭祀时烧的纸钱和供品。

6. 只鸡斗酒:指孤独的饮食生活。

7. 林间噪喜鸦:指在林间听到喜鹊的叫声。

8. 天笑道:指天意或命运。

9. 不由乎我,也不由他:指命运不受个人掌控。

10. 鼎中炼熟丹砂:指道家炼丹的过程。

11. 紫府清都:指天上的紫微垣和清虚道场。

12. 前人鹤驭:指古代仙人或神仙驾驭鹤飞天的传说。

13. 绛阙:指紫禁城中的宫殿。

14. 浮生蝉蜕:指人生如梦,如蝉蜕变。

15. 男子正当如是邪:指男子到了适婚的年龄。

16. 过家上冢:指过完一生,回到家乡安葬。

17. 书锦荣华:指功名利禄和荣华富贵。


译文及注释详情»


写作背景
这首阕词的作者是佚名,它常被称为《思归词》。据史料记载,这首词是谢枋得在他漂泊异乡的日子里所作。宋朝灭亡后,元朝对南方进行不断的南征,使得许多文人士子流离失所,生活困苦。谢枋得也是其中之一,他在元朝时期一直隐居在闽中,孤独无依。 然而,1289年,福建参知政事魏天佑为了向朝廷取悦,强迫谢枋得北上京城。虽然谢枋得最终被迫过寒食节时经过郓州,到达了燕京(即今天的北京市),但是他却因贫困、抗议和自卑等原因选择绝食而死,年仅64岁。 这篇阕词是谢枋得在流离失所、孤独无助的时期所写下的,其思想境界和情感表现都与他自身的遭遇息息相关。这首词主要表达了谢枋得对家乡和祖茔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破败和沦亡的悲愤,抒发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无奈和悲哀。 谢枋得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险,他的不幸遭遇和不屈精神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篇阕词也因为承载了谢枋得的思想和情感,成为了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写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篇词的题目为《思归词》,作者是佚名。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和祖茔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破败和沦亡的悲愤。 词的上片以寒食节为起笔,描述了十五年间在外漂泊的苦涩经历。逢到寒食节这个祭祖扫墓的日子,作者却只能在异乡徘徊,不能奉上孝至。这一段文字虽然简短,但表达了作者作为流离失所的人的无助和彷徨之情,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接下来,词的下片则通过写雨、露、风、花等自然景物,来衬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情。作者对故土、祖茔和守护祖茔的柏树充满了眷恋之情,面对风景如画的春天,作者却感到羞怯,无法面对“飞花”热闹的景象。全词表现出作者思乡、怀念家乡的情感,慷慨悲歌,使人动容。 此词的艺术魅力在于注重心理刻画,深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和孤独,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显示出作者的感性和细腻,使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其所表达的思乡之情。 总之,这篇词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洋溢着浓郁的思乡情愫,是一首具有高度思想境界和艺术价值的佳作。 鉴赏详情»


谢枋得简介: 谢枋得(1226~1289年)是南宋时期的进士,江西信州弋阳人。他字君直,号叠山,别号依斋。谢枋得在南宋六部门中担任过侍郎职务,被认为是一位聪明超群、文思敏捷的人才,他的文章被赞誉为奇绝。 谢枋得在学术上也颇有造诣,通晓“六经”,涵盖了许多百家学说的知识。他还带领义军在江东地区抗击元朝政权的入侵,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军事策略。尽管在作战失败后被俘,但谢枋得从不屈服于敌人,最终选择在北京殉国。 谢枋得的作品被收录在《叠山集》中,其中既有他的文艺作品也包括了一些历史著作,这些作品体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谢枋得的出生时间为1226年,去世时间为128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