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拼音译文赏析

  • cóng
    jūn
    xíng
  • [
    suí
    ]
    dào
  • shuò
    fāng
    fēng
    huǒ
    zhào
    gān
    quán
    cháng
    ān
    feī
    jiāng
    chū
    lián
  • jiàn
    liáng
    jiā
    bái
    jīn
    xiá
    shào
    nián
  • píng
    míng
    yǎn
    yuè
    tún
    yòu
    báo
    zhú
    zuǒ
    xián
  • zhōng
    shí
    jīng
    xián
    jiàn
    shān
    shàng
    jīn
    rén
    céng
    tiān
  • tiān
    qióng
    mén
    tiáo
    sān
    qiān
  • cháo
    jiàn
    lǐng
    huáng
    shā
    wàng
    lóng
    chéng
    zhèn
    yún
  • tíng
    zhōng
    shù
    kān
    pān
    sài
    wài
    zhēng
    rén
    shū
    weì
    hái
  • bái
    yún
    chū
    xià
    tiān
    shān
    wài
    yún
    zhí
    xiàng
    yuán
    jiān
  • guān
    shān
    wàn
    yuè
    shuí
    néng
    zuò
    duì
    fāng
    feī
    yuè
  • liú
    shuǐ
    běn
    duàn
    rén
    cháng
    jiān
    bīng
    jiù
    lái
    shāng
  • biān
    tíng
    jié
    huá
    dōng
    xiàn
    qiū
    shuāng
    chūn
    xiē
  • cháng
    fēng
    xiāo
    xiāo
    shuǐ
    lái
    guī
    yàn
    lián
    lián
    yìng
    tiān
  • cóng
    jūn
    xíng
    jūn
    xíng
    wàn
    chū
    lóng
    tíng
    dān
    weì
    qiáo
    jīn
    bài
    jiāng
    jūn
    chù
    gōng
    míng

原文: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译文及注释
朔方的烽火照亮了甘泉,长安的飞将出征祁连山。
手持玉剑的犀渠良家子,骑着金羁白马的侠少年。
平明时分,月亮悬挂在右边,薄暮时分,鱼儿在左边追逐贤士。
谷中的石虎曾经咬箭,山上的金人曾经祭天。
天涯远去,无尽的距离,蓟门迢递三千里。
早晨看到马岭黄沙相连,晚上望着龙城阵云升起。
庭院里的奇树已经可以攀爬,边境外的征人还没有归来。
白云初降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无法越过,谁能坐在芳菲月下。
流水本来就伤人心,坚冰也会伤害马的骨头。
边境的物产与中原不同,冬天有霰雪,秋天有霜露,春天也不停歇。
长风萧萧,吹过水面,归雁连连,映着天空消失。
从军出征,行军万里,到达龙庭,单于已经投降,将军在哪里寻找功名?
注释:
朔方:指中国古代北方边疆地区。

烽火:古代边防设施之一,用来传递警报。

甘泉:今陕西省甘泉县,古代重要的军事要塞。

长安:古代中国的首都,今天的西安市。

飞将:指勇猛善战的将领。

祁连:今天的青海省祁连山,古代西北边疆地区。

犀渠: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犀牛角。

玉剑:古代的一种兵器,用玉制成。

良家子:指出身于名门望族的子弟。

白马金羁:形容骑士的豪迈和高贵。

侠少年:指勇敢无畏的年轻人。

平明:早晨的时候。

偃月:弯曲的月亮。

屯:停留、驻扎。

右地:指右翼地区。

薄暮:傍晚的时候。

鱼丽:指鱼跃水面的景象。

逐:追随、跟随。

左贤:指左翼地区的贤士。

谷中:山谷之中。

石虎: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虎头。

衔箭:指箭头插在石虎的口中。

金人: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人形。

曾祭天:指曾经举行祭祀仪式。

天涯:指极远的地方。

蓟门:今天的北京市蓟县,古代的北方边疆地区。

迢递:遥远、曲折。

马岭:古代的一处山岭。

黄沙:指黄色的沙漠。

龙城:指古代的龙州城,今天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

阵云:指战争中升起的烟尘。

庭中:指家庭中。

奇树:指形态奇特的树木。

堪攀:可以攀爬。

塞外:指边疆地区。

征人:指出征的士兵。

白云:指白色的云彩。

天山:古代的一处山脉,今天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浮云:指漂浮在空中的云彩。

五原:今天的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古代北方边疆地区。

关山:指古代的关口和山岭。

芳菲月:指美好的月亮。

流水:指流动的河水。

断人肠:形容流水的悲凉和伤感。

坚冰:指坚硬的冰层。

边庭:指边疆地区。

节物:指季节的变化和物产的丰富。

华异:指异国的风俗和文化。

冬霰:指冬天下雪时的冰雹。

秋霜:指秋天的霜冻。

长风:指刮起的强风。

萧萧:形容风声。

归雁:指南飞的候鸟。

连连:形容一只接着一只地飞。

龙庭:指古代的龙州城。

单于:古代匈奴的首领。

渭桥:今天的陕西省渭南市,古代的重要交通要道。

觅:寻找、追求。


译文及注释详情»


赏析
《从军行》是一首源远流长的佳作,属于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在历代众多同名诗作中,卢思道的这首是流传较广的。本篇诗作表达了征战将士艰辛生活和相思之痛,描绘了北方边塞的战争场面和军民悲苦。 诗篇开头就展现出强烈的战争气息:“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描述了北方边境频繁的战争和戎马生涯中的压力与紧迫,抒发出战争时期人们内心的忧虑和不安。其中“照甘泉”意指报警,将人们的紧张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飞将”李广,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英勇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诗人通过“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的描绘,生动地刻画了将士们的形象。它们来自良家子弟,手执冰玉利剑和犀皮盾,充满了英勇与正义的气息。这些战士们在北方边塞的战场上,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地守护着祖国的安全。 随后,诗人运用简练而生动的描写,完美地表现出了沉重的战斗环境和将士们的战斗情景:“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偃月”和“鱼丽”是古代两种战阵的名称,其形制虽简单,但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了璀璨夺目的战斗场面。而“平明”和“薄暮”则更加深入地反映出了将士们在边塞度过的漫长岁月。其中“右地”指右北平,而“左贤”则可以代指匈奴的重要首领。这里的用词极为精准,生动地表现出战斗的严峻和残酷。 总之,《从军行》以纯净而流畅的笔墨,刻画出了征战将士的豪迈与英勇,以及战争中的悲痛和苦难。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中华民族勇毅、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赏析详情»


译文
北方边塞的战火已经燃烧到秦汉离宫故地甘泉山上,像李广一样勇敢的飞将军带着士兵从长安出发,再出祁连山关隘,手持犀皮盾和冰玉利剑的士兵都是良家子弟,手执金缰缚白马的则是侠义少年。天还没亮就在边塞之地布下了“偃月”之阵,到了夜幕降临之时,便以“鱼丽”之阵战胜了左贤之官,赶走匈奴。历经战斗之后,山谷中留下了无数个状如李广箭入石中的传奇故事,而山岭上却是汉将霍去病取得胜利之后缴获敌方祭天祭品的美谈。战斗不断,似乎无穷无尽,战场距离蓟门(今北京城北)三千里远。早上可以看到马岭关上的黄沙飞舞,晚上则看见匈奴王庭处密布的敌人阵容。庭院里种植的树已经长到了攀爬的大小,但那些在塞外作战的亲人却迟迟未归。内心像积雪一样,随着丈夫远征到了新疆中部的天山之外,又像飘云一样漂浮到内蒙古西部的五原城。然而那万里之遥的关隘高山是无法穿越的,如何应对百花芬芳下的清明月色呢?别离后的时光像流水一样逝去,让人有断肠的痛苦。在塞外,骏马们经常会在冰冷的气候和艰苦的战斗中受伤。塞外的季节和自然现象与内地大不相同,冬秋季节漫长而春季却很短暂。萧瑟的长风可以伴随河水渡过,南方的大雁也可以按时飞向天边。从军出征,即使万里离开皇城也在所不惜。回想起汉宣帝在渭桥见到匈奴单于并达成和好罢战的事件(公元...),我们感受到历史的重压和它的英雄ic风范。 译文详情»


卢思道简介: 卢思道(公元531年-582年)是北朝隋之际的诗人,字子行,出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他年轻时曾师从“北朝三才”之一邢劭(字子才),因才学超群而受人注目,后在北齐官场上任职。在齐宣王去世时,朝臣们各自写了10篇挽歌,最终选用八篇,而其中卢思道的作品占了八成之多,时人因此称他为“八米卢郎”。北齐末期,他担任待诏文林馆的职务,在北周灭齐后移居长安,并升至散骑侍郎的官位。隋朝建立后不久,他于开皇元年去世。卢思道的主要文学活动集中在北朝时期,他以诗文才华著称,文风清新简洁,富有感情,被誉为北朝著名的诗人。


卢思道 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