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的赏析

赏析
《从军行》是一首源远流长的佳作,属于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在历代众多同名诗作中,卢思道的这首是流传较广的。本篇诗作表达了征战将士艰辛生活和相思之痛,描绘了北方边塞的战争场面和军民悲苦。 诗篇开头就展现出强烈的战争气息:“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描述了北方边境频繁的战争和戎马生涯中的压力与紧迫,抒发出战争时期人们内心的忧虑和不安。其中“照甘泉”意指报警,将人们的紧张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飞将”李广,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他的英勇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接下来,诗人通过“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的描绘,生动地刻画了将士们的形象。它们来自良家子弟,手执冰玉利剑和犀皮盾,充满了英勇与正义的气息。这些战士们在北方边塞的战场上,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地守护着祖国的安全。 随后,诗人运用简练而生动的描写,完美地表现出了沉重的战斗环境和将士们的战斗情景:“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偃月”和“鱼丽”是古代两种战阵的名称,其形制虽简单,但在诗人的笔下呈现出了璀璨夺目的战斗场面。而“平明”和“薄暮”则更加深入地反映出了将士们在边塞度过的漫长岁月。其中“右地”指右北平,而“左贤”则可以代指匈奴的重要首领。这里的用词极为精准,生动地表现出战斗的严峻和残酷。 总之,《从军行》以纯净而流畅的笔墨,刻画出了征战将士的豪迈与英勇,以及战争中的悲痛和苦难。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中华民族勇毅、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诗文: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云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