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
译文及注释:
见好花颜色,争笑东风,双脸上,晚妆同。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三五夜,偏有恨,月明中。
看到美丽的花儿,争相迎接春风,两人脸上,晚妆相似。在深深的楼阁里,春景层层叠叠。在三五夜晚,心中充满了怨恨,在明亮的月光下。
情未已,信曾通,满衣犹自染檀红。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春欲暮,残絮尽,柳条空。
感情还未结束,曾经有过通信,衣服上仍然染着檀红。不如像一对燕子,飞舞在帘栊之间。春天即将结束,花瓣已经凋零,柳条空荡荡。
注释:
1. 好花:指美丽的花朵。
2. 颜色:指花的颜色。
3. 争笑东风:指花朵在微风中摇曳欢笑。
4. 双脸上:指女子的两颊。
5. 晚妆:指女子晚上化的妆容。
6. 闭小楼深阁:指女子所在的小楼和深阁。
7. 春景重重:指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丽。
8. 三五夜:指偶尔的几个夜晚。
9. 偏有恨:指女子心中有些许不满和不快。
10. 月明中:指在月光的照耀下。
11. 情未已:指女子的情感还未完全释放。
12. 信曾通:指女子曾经与某人有过联系。
13. 满衣犹自染檀红:指女子的衣服上还残留着檀香的气味。
14. 恨不如双燕:指女子希望自己像双燕一样自由自在。
15. 飞舞帘栊:指燕子在帘栊上飞舞。
16. 春欲暮:指春天即将过去。
17. 残絮尽:指柳树的花絮已经凋谢殆尽。
18. 柳条空:指柳树的枝条已经空荡荡的。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此篇词的作者是佚名,写于唐代,题目为《春怨》。这首词写深深的恋爱之情,表现了作者因为远离心爱的人而感到孤独和苦恼的内心感受,有些类似于李商隐的《无题》的韵味。李商隐的那首诗写的是别后相思之情,希望友人传信来交流感情:“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然而,本词则是写了即使收到了青鸟传信,仍不能亲眼见到对方而感到痛苦的故事。作者用含蓄的笔触表现了这种缠绵悱恻之情,构思跳跃性较大,这是它的特点。
整首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开头四句,花人并写,分不出哪是鲜花,哪是人面,“争笑东风”四字,将“花”写活,将人写艳。“闭小楼深阁、春景重重”二句,点出女主人公的身份和春景浓郁的环境,为下片张目。后三句都是写女主人公独守深闺,见月圆而生恨。下片情感全由上片“恨”字生发。其中,“情未已”三句写与情人两地相思,情不能达,终日红泪沾衣,“恨不如双燕,飞舞帘栊”,是怨人不如燕那样享受自由与幸福的爱情生活;“春欲暮”三句写韶光即逝,红颜难保,白白送走了好天良夜。全词以景语作结,把时光的流逝写得具体生动,强化了相思之情,感人肺腑,也给人留下无尽的回味。
此篇词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感情和思想,通过对景物、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爱情和生活的理解和把握,是一篇优秀的爱情词。
鉴赏详情»
注释:
欧阳炯、整理、补充注释、作者
以下是根据给出内容整理补充注释的结果:
[1]
三五夜:指每月的十五日、二十三日、二十八日三个夜晚。
檀(tán):浅绛色,也是一种用于化妆的红色香料。在此处应该是指一种颜色。
帘栊:窗帘和窗户。
注释中数字为[1][[1](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D%9A%E5%90%8D/2227111)]所提供。
注释详情»
欧阳炯简介: 欧阳炯(896-971)出生于益州(今四川成都人),在后蜀时曾任中书舍人。据《宣和画谱》记载,他在事奉孟昶期间历任翰林学士、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后来,随孟昶降宋,欧阳炯被授予散骑常侍的官职。他工诗文,特别长于词,又善长笛,是花间派重要的作家之一。 然而,文献中并无欧阳炯的具体出生日期以及死亡时间的记载。综合考虑,欧阳炯的出生年份应该为896年左右,去世时间大约在971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