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北旅思 / 送远人》拼音译文赏析

  • beǐ
    /
    sòng
    yuǎn
    rén
  • [
    táng
    ]
    zhāng
  • wàng
    xiāng
    guó
    kōng
    bái
    zhù
    cháng
    yīn
    sòng
    rén
    chù
    bié
    jiā
    shí
  • shī
    hái
    duō
    chóu
    zhī
    zhī
    tíng
    mén
    wài
    liǔ
    zhé
    jìn
    xiàng
    nán
    zhī

原文: 日日望乡国,空歌白苎词。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
失意还独语,多愁只自知。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相关标签:柳树

译文及注释
日日望乡国,每日都盼望着回到故乡。空歌白苎词,只能空唱着悲伤的歌曲。长因送人处,常常因为送别别人而想起离开家乡的时刻。忆得别家时,回忆起在故乡的时光。失意还独语,心情沮丧时只能独自自言自语。多愁只自知,只有自己知道内心的忧愁。客亭门外柳,客栈门外的柳树,折尽向南枝,枝条已经折断向南倒。
注释:
日日望乡国:日复一日地思念故乡。

空歌白苎词:白苎词是一种古代的音乐形式,此处指孤独地唱着白苎词。

长因送人处:长久以来因为送别别人的地方。

忆得别家时:回忆起离开家乡的时候。

失意还独语:心情失落时,只能独自自言自语。

多愁只自知:只有自己知道内心的忧愁。

客亭门外柳:客栈门外的柳树。

折尽向南枝:柳树枝条折断了,向南倒。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评析
张籍的《蓟北旅思》是一首描写游子乡思之情的诗歌,以细腻真切、委婉动人的笔触写出了深沉的归思之情,被认为是上乘之作。诗歌通过叠字的方式让读者感受到诗人急切而又失望、惆怅的情感,并打造出浓厚的感情氛围。颔联则从另一个角度刻画了诗人内心活动,写出了他在远离家乡时看到别人离愁别绪时不由回忆起亲人依依难舍的情景。这种对往事的怀念和现实的无奈形成了一种重荷,使得诗人无法承受。 接下来的前三联,诗人运用赋笔进行铺张叙写,曲尽其妙,但篇章如此单调寡味显然不足以撑起整首诗的情感。于是在尾联,诗人运用“兴”之别一法门,打破了这种单调,使整首诗透出了生色,情味隽永。尾联写出游子们欢欣鼓舞地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折向南生长的柳条相赠。而诗人独自一人在异乡无法归家,这种形象轻轻地敲打着读者的心扉,使得他们更加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悲愁、失意憔悴。整首诗歌以细腻动人的笔触描写了游子乡思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和对离别的悲哀,让人为之动容。 评析详情»


注释
以下是根据提供的内容整理补充注释: ⑴ 《送别》这首诗中提到了“蓟北”,其中“蓟”是指一种历史的州名,位于今天津市蓟县以北地区。在古代,以地名来命名诗歌时很常见,也有助于增加诗歌的现实感和情绪感。 ⑵ 诗歌中提到的“白苎词”指的是《白苎舞歌》,是一首吴声歌曲。《白苎舞歌》是唐代贵妃杨玉环所创作的一首儿歌,曲调轻快,被广泛传唱。此处引用《白苎舞歌》有增添诗歌情感和文化内涵的作用。 ⑶ 诗中还提到了“客亭”,即离亭。这一构词方法既能够渲染出诗歌的情感主题,也起到进一步说明情节和情感背景的作用。在诗歌中,离亭代表着出行时行人和家人之间的别离之情,给读者带来深思。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地名、文学作品和建筑物等方式进行细节的描绘,这些元素不仅为诗歌的情节和情感增色添彩,也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注释详情»


张籍简介: 张籍(约767~约830)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字文昌,汉族,出生于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他的先世移居和州,因此被称为“张水部”、“张司业”,且郡望在苏州吴(今江苏苏州),但是根据《张籍籍贯考辨》,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指的是其郡望而非具体出生地点,据此考证确定张籍的籍贯是乌江。 张籍以其优美的乐府诗歌作品而著名,与王建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丽、音调婉转动听,被誉为唐代乐府诗的代表。 著名的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等,其中《塞下曲》被认为是张籍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饱满激昂的语言,表现了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勇形象,反映了作者对于愧无力参军而深感内疚的心情。 关于张籍的死亡时间和原因,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