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译文及注释: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朝阳已经升起,莺鸟陪伴着我哭泣,拉开帘子只看到青草茵茵。
庭院里时常有东风吹入,杨柳树枝千条向西倾斜。
注释:
朝日:早晨的太阳。
残:即将落下。
莺:鸟名,又称黄莺,常见于春季。
伴:陪伴。
妾:指女子自称。
啼:哭泣、鸣叫。
开帘:打开窗帘。
草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庭前:庭院前面。
时有:偶尔有。
东风:春季的风,有助于草木生长。
杨柳:柳树的一种,春季常见。
千条:形容柳树枝条繁多。
尽向西:向着西方倾斜。
译文及注释详情»
鉴赏:
也透露出了一位思妇深情的内心独白。本文涉及的这首诗实为唐朝佚名诗歌,题目未知。这首诗以代言体形式表达了春季带来的酸楚和恍惚之情,写出了一位孤寂思妇内心的悲苦与忧愁。
诗中没有直接表述“春怨”,但作者巧妙地从写景入手道出了春天对这位思妇的触动。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叙述残莺、芳草和杨柳等春天元素,向读者呈现出春天的景象。然而,这些景象除了带来一些美好,也激起了思妇的遗憾和思念。因为这个青春正如花儿一样,转眼间已经萎谢,她思绪万千,才会有“春暮莺稀,空余恨”这样的情感倾诉。
后半部分则突出了思妇的内心世界。她孤独地守着空闺,东风吹进庭院,杨柳却扭曲向西,如同在模拟她远离家乡的情形。这阵苦涩的春风卷起了她更深层次的思念,也表现出她孤独和思乡的心理状态。
虽然本首诗中并没有大量描写人物和事件,但是通过景物、情感和细节的描写,诗歌中的主题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一种略带深情的愁思和忧伤。同时,作者通过抒发自己的情感,为后人留下了一篇具有时代感和文化魅力的经典之作。
鉴赏详情»
刘方平简介: 刘方平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和画家,出生时间约为公元758年左右,且出生于河南洛阳,是匈奴族。他曾应天宝前期的进士考试,但未能成功,后想从军但也未能如愿,于是选择了隐居颍水、汝河之滨,终生未仕。 刘方平是文学才子,与皇甫冉、元德秀、李颀、严武等人为诗友,深受薪颖士的赏识。他工诗善画山水,擅长写咏物和景物的诗作,尤其是绝句,他的诗作多半表达闺情和乡思,思想内容相对贫弱,但艺术性较高,善于表达情感与景色相互交融的意境,富有意境和艺术内涵。他的《月夜》、《春怨》、《新春》、《秋夜泛舟》等诗作都是历来为人传诵的名作。 据史料记载,刘方平生平也擅长绘画,擅长山水画,而其诗作也常常带有画意,表现了他作为一位才情横溢的文学家和画家的多重才华。关于刘方平的去世时间并无明确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