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
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译文及注释:
夏天的灰烬昨天还留在地上,秋天的箭头今天已经移动了时辰。峨嵋山的山峰初露出来,洞庭湖的波浪渐渐地起伏。在幽深的岩洞里,桂花的白色花瓣在风中飘荡,灞涘江畔的菊花已经开放成黄色。人生的运转变化真是令人叹息,微小的事物都有其微妙的道理。
注释:
夏律:指夏季的法律,即夏至后的法令。
昨留灰:指夏至后的灰烬,表示夏季已过去。
秋箭:指秋季的箭垛,即秋分后的箭垛。
今移晷:指现在时间的转移,表示秋季已经到来。
峨嵋岫:指四川峨眉山的山峰。
初出:指山峰初露出地面。
洞庭波:指湖南洞庭湖的波浪。
渐起:指波浪逐渐变大。
桂白:指白色的桂花。
发幽岩:指在幽深的山岩上生长。
菊黄:指黄色的菊花。
开灞涘:指在陕西灞桥和河南涟水一带开花。
运流:指自然界的运行和变化。
方可叹:表示景色美丽,令人感叹。
含毫:指微小的细节。
属微理:指属于微小的自然规律。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李世民、整理、补充注释、作者
这段文字是对一篇古文的注解,以下是针对其中提到的三个名词的注释:
1. 佚名:没有作者名字或作者名字不详的作品。
2. 眉:指眉山,在四川省南部地区,因山形像一条弯曲的眉毛而得名。
3. 渐:应为惭,表示惭愧、羞耻的意思。
4. 斒:应为涘,指涘水,流经今天的江苏、安徽等地,历史上曾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注释详情»
李世民简介: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以他开创的贞观之治时期著称,年号为贞观。他出生在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名字取意为“济世安民”。 唐太宗李世民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和诗人。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贞观之治成为了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时期,各民族人民都受益于此。因此,他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成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开元盛世的基础,为后世的明君们树立了榜样。 庙号为太宗,谥号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他的治国方法、作战策略以及文学艺术成就影响深远,被后世称为“太宗文武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