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退示官吏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名为《道州司马元结赋催缴赋税使君诗》的唐诗,是由某位佚名作者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创作。当时,唐朝治下的广西境内,因为“西原蛮”的武装暴乱而陷入了混乱。这群强盗攻占道州,持续了达一个月的时间,期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元结被任命为道州刺史后,他亲自带兵镇压了暴动,平息了局势。但随后,这些强盗又攻占了邻近的永州和邵州,而没有再次攻打道州。诗人认为,这不是因为政府的力量强大,而是因为敌人对道州人民的伤怜。相反,租庸使等官员对苦难百姓的残酷征敛至今不改,道州百姓连朝餐都只能靠草根和木皮维持生计。身为稳定社会秩序的官员,对此现实感到愤愤不平,因此写下了这首反映社会现实、亲民思想浓厚的代表作。这首诗的小序说明了它的创作背景及思想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官吏应遵循合理赋税制度以及不应残酷征敛百姓的呼吁。该诗通过细腻、动情和深刻的语言,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的苦难,以及统治者的贪婪和暴虐,具有深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文: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