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当时大唐燕国公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前往边境巡逻。在当时,国家对边境地区的控制非常重要,因为一旦有敌军侵袭,就会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威胁。
在张说出发前,唐玄宗为他写了一首送行诗,并指派其他大臣奉和应制。这是当时的一种传统礼仪,旨在表达皇帝对朝廷大臣的关心和信任,并为他们祈祷平安和成功。而在众多的应制诗中,张九龄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于世。而这首诗则是他对好友张说的赞美之作,用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张说治边才能和政治才华的肯定和期望。
整首诗通过古朴的词句和精练的表述,刻画出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唐代政治家的高深才能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它既反映了当时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张说的赞赏和敬重之情。
诗文: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