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拼音译文赏析

  • fèng
    shèng
    zhì
    sòng
    shàng
    shū
    yàn
    guó
    gōng
    shuò
    fāng
  • [
    táng
    ]
    zhāng
    jiǔ
    líng
  • zōng
    chén
    shì
    yǒu
    zhēng
    miào
    suàn
    zài
    xiū
    bīng
    tiān
    sān
    tái
    zuò
    rén
    dāng
    wàn
    chéng
  • shuò
    nán
    fāng
    yǎn
    yòu
    zàn
    yáng
    jīng
    chǒ
    cóng
    xiān
    jìn
    guāng
    huá
    chū
    hàn
    jīng
  • shān
    chuān
    qín
    yuǎn
    lüè
    yuán
    zhěn
    huáng
    qíng
    weí
    zòu
    xūn
    qín
    chàng
    réng
    bǎo
    jiàn
    míng
  • wén
    fēng
    liù
    jùn
    róng
    píng
    shān
    guī
    yìng
    liú
    hóu
    gōng
    chéng
  • zhōng
    xuàn
    wàng
    rèn
    nán
    xíng
    shí
    jūn
    shēng

原文: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相关标签:写人

译文及注释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天与三台座,人当万里城。
宗臣出征打仗,庙宇算计停战。天子坐在三台座上,人民守卫万里城池。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北方的军队停战,南方的军队扬起旗帜。皇帝赐予宠爱,仙禁之中光华闪耀。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治理山川,远见卓识,表达皇帝的深情厚意。弹奏薰琴歌唱,还题写宝剑的名字。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
六个郡县听到消息都投降,五个敌国在计划中被平定。山甫因病回家,留侯的功绩得以完成。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
歌声和钟声回荡,回家休息并不难。四匹马何时回来,我想念君王的脚步声。
注释:
宗臣:指宗室中的臣子。

征:出征,指参加战争。

庙算在休兵:庙指祭祀祖先的地方,休兵指停止战争。意为在战争期间也要顾及祖先的祭祀。

天与三台座:三台座是指皇帝的宝座,表示天命与皇权的关系。

人当万里城:人民应该守卫万里长城,保卫国家。

朔南方偃革:指北方和南方的军队都已经停战,收起了武器。

河右暂扬旌:河右指黄河以西的地区,扬旌指举起旗帜,表示暂时停战。

宠锡从仙禁:指皇帝的宠爱和信任,从仙禁指从皇宫中得到。

光华出汉京:汉京指长安,光华指皇帝的光辉形象。

山川勤远略:指皇帝勤于观察国家的山川地理,制定远大的战略计划。

原隰轸皇情:原隰指平原和山丘,轸指河流,皇情指皇帝的情怀。表示皇帝关注国家的自然环境和人民的生活。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薰琴是一种古代乐器,表示皇帝在和平时期注重文化艺术。宝剑则是指战争时期的武器,表示皇帝在战争中也有出色的表现。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六郡指边境地区,五戎指五个少数民族。表示皇帝成功平定了边境和少数民族的叛乱。

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山甫指一位将领,归应疾指因病退役。留侯指留在朝廷中任职,功复成指功绩得到了认可。

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歌钟指欢庆的音乐,表示和平时期的安定和繁荣。衽席指床铺,表示皇帝可以随时出行,不必担心战争。

四牡何时入,吾君忆履声:四牡指四匹马,履声指马蹄声。表示皇帝期待战争结束,可以回到都城,听到马蹄声。


译文及注释详情»


注释
这首诗在《宁夏古诗选注》中的注释如下: 1. 佚名:此诗作者不详。 2. 燕国公:指唐代名相张说。 3. 宗臣:一般指朝廷的贵族大臣,此处特指张说。 4. 庙算:指皇帝治理国家的谋略和政策。 5. 三台:唐代的最高级别荣誉,即太尉、司徒、司空的合称。 6. 朔南:指朔方地区的南边。 7. 偃革:停止战争。 8. 河右:指黄河以西的地区,相当于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一带。 9. 扬旌:挂起旗帜表示要开战。 10. 宠锡:皇帝赐予的恩惠。 11. 仙禁:指皇宫,因禁卫森严,臣子不得随意进出。 12. 光华:光彩照人。 13. 汉京:指长安。 14. 原隰:指广平低湿之地,此处泛指朔方各地。 15. 轸:形容悲痛之声的盛大。 16. 为奏薰琴唱:指为了演奏薰琴和唱歌。 17. 闻风六郡伏:六郡原指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此处泛指西北一带的诸侯国。 18. 五戎:指战争中所使用的五种兵器,即弓矢、殳、矛、戈、戟。 19. 山甫:指唐代名相张说,他曾担任燕国公的爵位。 20. 留侯:指汉朝的名将陈平,因其功勋卓著而被封为留侯,此处借指张说。 注释详情»


鉴赏
积弱地暗中吐槽,这是值得品味的细节。 这首诗是对张说的一首赞颂之作。在整首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对张说的欣赏和钦佩之情。诗中使用了古朴的词句,刻画了历史的背景和人物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张说治边才能和政治才华的肯定和期望。 詩中前半部分主要描述张说巡边的历史背景,描写了张说光彩照人的形象。而后半部分则强调张说的治边才能和政治才华,用“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形象地说明了张说在治理边境方面具有极高的才能。同时,作者还借用仲山甫与张良来比喻张说,充分体现了对其崇敬和推崇之感。 诗中还寓含了作者对唐玄宗兴战之心的反对。张九龄用“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这一开篇语句,表达了国家应该避免战争,制止战争,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而不是进行无谓的战争,这正是唐朝当时的国策所需要的。 总之,这首诗既是对张说的赞美,也是对当时国家政策的反思。作者用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让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问题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鉴赏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722年(开元十年)旧历四月,当时大唐燕国公张说作为首任朔方节度使前往边境巡逻。在当时,国家对边境地区的控制非常重要,因为一旦有敌军侵袭,就会对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造成威胁。 在张说出发前,唐玄宗为他写了一首送行诗,并指派其他大臣奉和应制。这是当时的一种传统礼仪,旨在表达皇帝对朝廷大臣的关心和信任,并为他们祈祷平安和成功。而在众多的应制诗中,张九龄的这首诗就是其中的一篇。 张九龄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卓越的才华而闻名于世。而这首诗则是他对好友张说的赞美之作,用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描绘了张说治边才能和政治才华的肯定和期望。 整首诗通过古朴的词句和精练的表述,刻画出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唐代政治家的高深才能和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它既反映了当时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状态,也表达了作者对张说的赞赏和敬重之情。 创作背景详情»


张九龄简介: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唐开元尚书丞相,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以及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