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一: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典型的唐代咏寺诗,描绘了破山寺后的禅房及其周围环境的景色和氛围。全诗共三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妙趣横生的构思,展示出诗人对于该处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追求。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通过描绘清晨时分的破山寺,落笔勾勒出禅房四周的环境。阳光洒向寺院、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得整个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首联通过"入"字,将古寺美景之幽远刻画得淋漓尽致;再用"照"字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画得栩栩如生,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这一联让人在静谧的寺院中,感受到了阳光的温暖和活力,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佛教的虔诚追求。
颔联"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点出了题中"破山寺后禅院"三字,且强调了通向禅房的曲径幽深和禅房花木茂盛。诗人笔下的小径和禅房融入了自然与人文之中,清新脱俗,令人陶醉。这一联不仅准确地描写了景物,还蕴含着佛教思想,讴歌的是专心静坐、追求内心安宁的修行之道。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又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山水之间,以及当中的生灵。阳光明媚时,山上充满了活力,鸟儿也因此而感到欢悦,自由自在地飞翔;而潭水清澈透明,令人们的内心得到了舒缓和愉悦。这一联更是直指人心,寓意人类心灵深处的宁静与清明。整首诗借助自然景观,表达出诗人对于禅宗所倡导的内心静谧和自然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总的来说,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以清晨、小径、花木、山水等景象为主线,将佛教的思想和人文情感融于其中,以妙趣横生的笔墨勾勒出了独具特色的静谧美景,展示出作者对于自然与人文的独特体验和生命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