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过贾谊宅的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
这首律诗是一位佚名作者创作的。它与作者自身的迁谪经历有关。而另一个著名的诗人刘长卿,也曾两次遭遇迁谪。第一次是在公元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春天,他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则是在公元773年(唐代宗大历八年)至777年(大历十二年)之间的深秋时节,因被诬陷,他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应该是在刘长卿的第二次迁谪期间创作的。这时正值秋冬之交,与诗中的季节相符合。 在这个深秋的傍晚,刘长卿只身来到长沙贾谊的故居。贾谊是汉文帝时期著名的政论家,因被权贵中伤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年。虽然后来被召回京城,但并未得到大用,最终抑郁而亡。类似的遭遇,让刘长卿感怀古人的悲苦,感慨万千,于是吟咏出了这首律诗。 整首诗以刘长卿的游览长沙贾谊故居为主旨,描述了在荒凉深秋的境况下,他追忆贾谊被贬到南阳三年的遭遇,感慨古今之人都曾有过的失意经历,表达了他对自身的迁谪生涯的疑虑和思考。从诗中所见,刘长卿的情感经历是一种深邃的悲欢交织,对人性的超然理解使他的诗歌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学思索,令人深感震撼。


诗文: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相关标签:唐诗三百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