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佚名所作,是在天宝五载(746)李白在鲁郡瑕丘(今兖州)所作。而此时的天宝中叶,是唐朝从政治上由盛到衰的转变时期。自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到宪宗元和十五年(820)的七十九年里,国家内外都面临着许多困难。
在这段时期,唐朝国事不断恶化:内政不修,屡兴大狱,屠戮驱逐忠良;外则穷兵黩武,滥事征伐。弊政腐败、官场黑暗,使得社会矛盾和民间疾苦日益严重,人民生活陷入困境。而当时的李白,作为一个孤臣孽子,流落江湖,为了生计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深受生活困难的折磨。这一切,让他感同身受,用诗歌抒发自己的忧愤情绪。同时,他也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呼吁当时政府要反思、改革,呈现出一种令人感动的情感与思考。
这首诗是李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心灵感悟所创作的一首抒情之作。在描写清新、田园风光的同时,也隐含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社会的反思。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李白饱满的个性与强烈的感情表达,也能深刻地体会到唐朝这一段时期的民生疾苦与政治黑暗。因此,这首诗也被视为李白诗歌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及文化意义的代表作之一。
诗文: 去年别我向何处,有人传道游江东。
谓言挂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