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的鉴赏

鉴赏
这首诗是佚名作者所作,被称为《渡荆门送别》。诗中描绘了李白出蜀时乘坐船只远行,从巫山两岸到平原旷野的沿途景色变化,以及壮阔的江水与荒原相接之美妙情景。 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是最具代表性的,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深刻感悟和对于生命运转的深刻思考。在这两句中,“随”和“入”这两个字起到了关键作用,让整首诗充满了动态感和生命力。 首先,“山随平野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李白所见所闻,并将群山逐渐消失、转化为一望无际的低平原野的过程形象化。这种变化是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的,既是李白欣赏大自然景观的时刻,也是他告别家园、背井离乡的时刻。而“随”字则将这种转化过程描述得更加细腻,令人感到一股流动感和生命力。 “江入大荒流”则描绘了长江如何汇入广漠的大荒之中,具有豪放、壮丽之美。这句诗表现出李白的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将整个自然景观的气势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并且用“入”字寓意江水的博大与广阔,使整个意象更为彰显。 总之,这首诗以洒脱而富有感情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园的怀念、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示了一种豪放、奔放的文艺风格,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诗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相关标签:初中古诗送别唐诗三百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