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及注释:
渡过遥远的荆门之外,来到楚国游玩。
山峦随着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流入广袤的荒野。
月亮在天空中飞舞,照亮了天空中的星镜,云雾在海边的楼阁上缭绕。
我仍然怀念着故乡的水,即使在万里之外也要送行舟。
注释:
渡远荆门外:指作者离开故乡,经过荆门,向远方出发。
来从楚国游:指作者从故乡出发,游历楚国。
山随平野尽:山脉随着平原逐渐消失。
江入大荒流:指长江流经大荒地带,形成壮阔的景象。
月下飞天镜:指月亮照耀下的江水,像一面飞天镜子。
云生结海楼:指云雾缭绕,像是在海上搭建的楼阁。
仍怜故乡水:指作者依然怀念故乡的水。
万里送行舟:指作者离开故乡,乘船远行,行程万里。
译文及注释详情»
译文及注释: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重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整理及注释:
1. 荆门(jīng mén):指现今湖北省南部的一座城市,古称荆州门户。
2. 西蜀(xī shǔ):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地区,在现今四川省的西部。
3. 重山(zhòng shān):山势高峻、层峦叠嶂的山脉。
4. 长江(cháng jiāng):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千米,流经数个省份。
5. 广阔无际的原野(guǎng kuò wú jì de yuán yě):广袤无垠的荒野,指在没有任何遮挡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草原或沙漠等。
6. 月影倒映(yuè yǐng dǎo yìng):指月光照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倒影。
7. 天镜(tiān jìng):指水中看到的月亮倒影,就像是一个倒置的天空镜子。
8. 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yún cǎi biàn huàn wú qióng jié chéng hǎi shì shèn lóu):指云朵不断变换形态,有时候会呈现出一些奇特的、错觉性的景象,如远处似乎有一座城市拔地而起等。
9. 故乡之水(gù xiāng zhī shuǐ):指李白的故乡长江,他非常怀念和热爱这条江河。
10. 小舟(xiǎo zhōu):指李白要乘坐的小船,途中所见景色美丽,令人陶醉。
译文及注释详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离开家乡赴荆门时所作。据学术界的研究,这首诗作于公元724年至726年之间,具体时间有多种说法。李白在五岁时开始诵六甲,一直到他远离家乡前一直生活在四川,曾游览过峨眉山,隐居于青城山等地,对蜀中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怀有深深的感情。此次离乡行即将“南穷苍梧,东涉溟海”,展开一段全国巡游之旅,也代表了他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开始。
这首诗体现了李白对故土的深情厚爱,同时也透露出一位诗人不凡的追求和探索精神。经过多年的游历和历练,李白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豪放、浪漫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引领着中国古代文学的潮流。
创作背景详情»
鉴赏:
这首诗是佚名作者所作,被称为《渡荆门送别》。诗中描绘了李白出蜀时乘坐船只远行,从巫山两岸到平原旷野的沿途景色变化,以及壮阔的江水与荒原相接之美妙情景。
诗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是最具代表性的,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风光的深刻感悟和对于生命运转的深刻思考。在这两句中,“随”和“入”这两个字起到了关键作用,让整首诗充满了动态感和生命力。
首先,“山随平野尽”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当时李白所见所闻,并将群山逐渐消失、转化为一望无际的低平原野的过程形象化。这种变化是既有积极意义又有消极意义的,既是李白欣赏大自然景观的时刻,也是他告别家园、背井离乡的时刻。而“随”字则将这种转化过程描述得更加细腻,令人感到一股流动感和生命力。
“江入大荒流”则描绘了长江如何汇入广漠的大荒之中,具有豪放、壮丽之美。这句诗表现出李白的博大胸怀和豪迈气魄,将整个自然景观的气势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并且用“入”字寓意江水的博大与广阔,使整个意象更为彰显。
总之,这首诗以洒脱而富有感情的笔调,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园的怀念、对未来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展示了一种豪放、奔放的文艺风格,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鉴赏详情»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李白出生于河南洛阳,他的父亲李商隐是一位著名的诗人,母亲则是一位深受尊敬的女士。李白曾就读于唐朝的著名学府,并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他的诗歌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深受后人喜爱,被誉为“诗圣”。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